信息反馈周期长,管理成本高。由于市政设施施工具有机动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处机关与下属单位、项目经理部之间的距离相隔较远,管理、控制比较困难,上下级之间主要靠电话、文件和交通来完成日常的管理工作。这样导致企业管理层很难及时掌握下属单位、项目经理部和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信息反馈周期太长,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资源共享能力差,管理成本高。
职能部门之间沟通不足。建设工程项目分工细致,对信息交流和沟通的要求很高。但是,由于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比较分散,数据利用率差,不能形成企业级的统一、有效的信息。
工程项目成本监控力度低。由于采用手工管理方式,对施工项目成本仍然使用事后核算的粗放型管理方式,不能尽早搜集生产中的各种信息,因而不能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数据记录不完整,统计不及时,很难做出准确的成本核算,更谈不上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监控。
数据采集手段落后,基础信息数据不完整。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工程信息数据,这些数据是进行工程过程监控、优化工作计划和资源分配、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原始数据,对总结工程建设经验,为今后改进建设方法和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数据中的50%以上来自生产第一线,而且绝大多数是用手工方式用纸质介质记录,数据采集手段落后,工程项目的基础信息记录不完整,这些反映企业管理经验的数据得不到有效的积累,企业管理层无法及时地发现问题。
决策和调整滞后。由于缺少企业管理有效数据的历史积累,企业管理层往往凭自己的管理经验和下级人员的汇报做出决策。而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纵向沟通方式层次多,效率低,极易因信息交流不足而导致决策调整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