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之所以通过外贸企业采购无非是因为通过中间商采购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以及更低的采购成本。一方面,外贸企业拥有庞大的采购网络,熟悉各地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能够比客户自己采购节省更多的人力、财力并大大提高采购效率。另一方面,外贸企业在同类产品上可以采用集中采购,通过采购规模压低采购成本。利丰行一般会要求厂商将各自30%~70%的产能提供给利丰。利丰认为拥有厂家30%的产能水平可以使自己成为该工厂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甚至会是他们最大的客户。在紧急时刻工厂会首先考虑与利丰的贸易关系,尽量满足利丰交付的订单任务。同时,利丰也不希望工厂完全依赖自己,让这些工厂拥有其他的客户对利丰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通过与其他大客户的合作可以学习好的生产管理经验,提升工厂的生产管理水平。
广达计算机成立于1988年,在成立当年就首创中国台湾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之后先于其他计算机代工厂于1990年实现了笔记本电脑量产,之后其笔记本电脑代工市场额逐年上升,于199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商,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目前,该公司仍然牢牢掌握着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研发设计制造公司的地位,产品线更是延伸到了企业 网络系统、家庭娱乐产品、行动通信产品、车用电子产品及数字家庭产品等市场中。
在1999年笔记本出货大幅成长状况下,广达的目标是超过IBM成为世界第二,计划在2000年超过东芝成为世界第一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商。然而,在笔记本电脑的成本结构中,关键零组件液晶面板占的比重高达30%。自1999年初以来,因为供不应求的情况严重,面板不断涨价,且常有缺货情况发生。当时,广达认为,若不自行掌握面板的供应,未来在笔记本电脑制造领域中,想取得龙头的地位必定受到许多限制,且自己本身就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组装厂,光是自己买就已经有足够的规模了。因此广达开始向上游垂直整合跨出第一步。成立了广辉公司,专门制造笔记本电脑专用的TFT-LCD。
这样的垂直整合乍看之下似乎与鸿海的垂直整合一样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然而,液晶屏幕产业其实拥有复杂的产业结构,上游供应链较长,从产业的结构面来看,LCD面板属于零件(或称组件),不能作为最终产品使用,必须交给需要LCD面板作为零件的厂商,与其他零件的组装后才能成为产品。因此,LCD面板的制造是属于中游产业,而其上游还有所谓的“关键零组件”,广辉所占据的位置正是中游的组装制造商。
目前的显示器主要专利与技术都掌握在日本厂商(包括东芝、夏普、富士通、松下等)的手中,故研究开发常受限于他人的专利布局,无法获得零件开发的自主权,所以一切液晶显示屏的生产几乎都要与国外厂商合作,以技术转移的方式取得技术与设备。在技术策略上,日本公司逐渐形成策略联盟,抬高技术门槛、降低自身成本,对于一些缺乏核心技术的台湾地区厂家来讲,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然而广辉在成立之初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深处中游位置的广辉,一方面,没占领到毛利与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零组件位置,虽然其上游仍有国内零组件厂商可供应,但其实这些零组件厂商也受控于日本的技术与原料来源,广辉只好接受层层剥削;另一方面,其本身的技术也来自日本厂商夏普的转移,转移内容包括厂房的规划与兴建、产品关键制造技术与专利。如此一来,广辉非但没有培养自身的竞争能力,反而受制于夏普,每年需支付庞大的权利金,成为夏普刀俎下的鱼肉。比起其他同处于中游位置的厂商,广辉的关键技术和专利数量大幅落后于竞争对手。LG、飞利浦升值大幅度领先广辉达20多倍。由此可见,广辉由于对研发技术与专利的不重视,而没有了核心技术与专利,广辉的配角战略就失去了核心竞争能力,致使业绩一路下滑。而另一方面,广达外购LCD面板价格升值低过自家的广辉,因此,最终广达于2006年将广辉售给友达,这才终止了LCD面板的亏损。#p#分页标题#e#
综上所述,名配角不是人人都能够当的,更不是人人都能够当好的。作为名配角应当是主角企业的左膀右臂,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名配角企业或掌握着尖端的核心技术,或掌握着庞大的渠道资源和渠道管理能力,或有迅速的市场反应速度。与现实生活一样,要做名配角手里没一点绝活是不行的。本章导读ZARA的供应链管理西班牙知名服装品牌ZARA以快速反应著称于流行服饰业界,其成功与创新的模式成为业界的标杆。ZARA每年提供12000种不同的产品项目供顾客选择,从设计理念到成品上架仅需十几天,其制胜秘诀何在?在此我们分析一下ZARA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背后的IT系统。
Inditex公司是西班牙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在全球52个国家拥有近2000家分店,其中ZARA是Inditex公司9个品牌中最出名的旗舰品牌,堪称“时装行业中的戴尔电脑”,被认为是欧洲最具研究价值的品牌。
ZARA创始于1985年,它既是服装品牌,也是专营ZARA品牌服装的连锁店零售品牌。ZARA公司坚持自己拥有和运营几乎所有的连锁店网络的原则,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自己的工厂和物流体系,以便于“五个手指抓住客户的需求,另外五个手指掌控生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顾客提供“买得起的快速时装”。
ZARA运作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公司出色的服装行业的全程供应链管理,以及支撑供应链快速反应的IT系统应用。ZARA公司采取“快速、少量、多款”的品牌管理模式,在保持与时尚同步的同时,通过组合开发新款式,快速地推出新产品,而且人为地造成“缺货”,以实现快速设计、快速生产、快速出售、快速更新,专卖店商品每周更新两次的目标。
更多企业相关知识尽在企业法律顾问http://www.lawtime.cn/q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