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2003年一场飓风却刮走了一切,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4个人中的林振球、汤文辉因此先后离开了农村,只剩下杨学成和蔡志矿两人靠打小工、拉三轮车勉强度日。然而一年后他们“卷土重来”,用20万元借款在英德望埠镇的庵山村重起炉灶,建成了20亩示范农业区。他们还积极带动当地农户一起搞种植,已经和上千户农户签订了种植合同。农民孩子辛苦读个大学来改变命运,但读了大学回去“种田”同样也是一条好路。
夏士杰:自主创业的念头开始于一年前,经过寻觅我发现了“美鞋吧”这个项目,经过十几天的考察和思考,就决定开始创业。其实洗鞋店和洗衣店是同一个概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脚上的鞋子也越来越贵,从三四百元的运动鞋子,到上千元的皮鞋,如果穿脏了做些适当的清洁和保养,可以延长鞋子的寿命,又美观干净,这应该有市场。
广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谭汝金:研究生去开美鞋店这种创业方式没什么不好,他为了宣传自己鞋店上街给人擦鞋也是勇气可嘉。如果我们学校学生有这种行为,我会表示支持和鼓励,会介绍他参加广州市的自主创业培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会帮他解决一些场地和租金的问题。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不转变就业观念已经不可能了。难道去考公务员、进大单位大企业才是首选吗?他自己有研究生的学历水平,去经营美鞋店这样的行业,说不定发展出特色来。
至于作为研究生去开技术含量似乎不高的美鞋店,这是不是专业不对口、人才浪费?我们要这样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60%初次就业不对口。而像美鞋店这样的服务性行业,难道不需要人才来提高行业素质吗?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专业2006届研究生朱烨:我觉得夏士杰的事情如果放在几年前是不可思议的,但是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僧多粥少,竞争很激烈,连研究生就业也大不如前。夏士杰的行为可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或只是单纯地为了就业。不过这已经是一种突破,表现出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观在转变,学生思想也日趋多元化,这是一件好事。在传统观念中,擦鞋和研究生是很难联系上的两个观念,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都要为自己的出路考虑。在国外,年轻人18岁后都要离开家庭自谋出路,很多人从事过洗车、搬运工等职业来养活自己。
我能够接受夏士杰的做法,但是自己肯定不会这么做。当然,他的做法也存在一定的人才浪费。
暨南大学研究生刘俊:如果是我,我不会做知识含量这么低的工作,毕竟读了十几年书,能够学有所用才更好一些。我认为他在创业前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会导致要亲自上街头擦鞋,不过在如今创业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确实很难找到合适的市场空隙,他不怕艰苦的勇气是可嘉的。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只要他自己能够坚持,别人的看法也就不重要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2004届本科生许雨萌:现在的就业压力是很大,但是和他去擦鞋没有因果关系。他的研究生身份只能表明他的学习能力很好,但并不代表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强。他从事的这份工作,一方面是迫于外在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和他的个人价值观有很大关系。我不排斥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