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年前,伴随着风投资本的助推,将互联网的产业竞争做到了系统升级并产生了效益规模。
在三年前,众多具有国际背景的风投资本果断决策、迅速转向,开始广泛涉入国内的快速消费品行业。
在两年前,伴随着今日资本同相宜本草的对赌协议,风投资本进驻日化行业的缺口已经被彻底打破。
在一年前,风投资本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开始对于国内的日化行业(上游品牌商和下游渠道商)进行持续关注和数据扫描。
在现阶段,风投资本全面渗透和进入国内日化行业的脚步声已经愈来愈近、甚至是清晰可见!
由于业务工作的原因,笔者近期一直穿梭于行业品牌商和风投公司之间,通过同两者的持续沟通和交流,却不免疑窦丛生。品牌商如何看待股权被稀释的问题?如果合资公司最后不能上市又该如何是好?风投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风投公司的介入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提起创业融资时的注意事项,笔者则认为这主要应该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一则,融资的时机:把公司建立起来第一件事是组织一个很好的团队,认准一个足够大的、成长性的市场。另外你得有独特性,到底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商业模式方面,一定要有创新。然后才谈融资!
二则,收购面前如何选择:作为创始人,绝对不想卖公司,但作为董事必须卖。因为当时收购方给的价格,超过上市公司价格。你不卖,可能对其他股东不负责任,因为你使股东丧失了权益的机会。
三则,找天使投资人不应喊价太高:天使投资人最关心的不是钱,是创业者能够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找天使投资,不要把价格提报的太高,要看他是否对你有帮助,对你以后的融资有帮助。事实上,创业者最关心的应该是他退出的那一刻、公司预期价值的增长空间。
四则,人永远比做什么事重要:美国有一些风险投资商都只看人,他们的理论是,选择具有成功基因的投资对象最为关键,因为在他们的思维意识里认为:“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做什么事重要。”
五则,是家族企业还是非家族企业好?家族企业,或者说一个人的企业,存在一个换代的问题。好坏要从时间上看。
很多中国企业的创业者一心想要控制公司,但又可能做不到。在美国就不是这样,创业者不介意别人来当CEO,我们的想法是把饼画得越大越好。在文化上,美国也和中国不同,就算你雇用10个CEO,两三年换一个,创始人在公司的地位也是不能替代的。
中国VC要做好,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首先,VC是很本地化的商业模式。中国有自己的市场,不像以色列,因为没有自己的市场,就不需要本地VC。中国很多情况都不一样,包括中国企业的模型,无论是文化、管理,还是市场客户的需求,各个方面都不一样,你很难想像一个在美国的团队来替中国做决定。
在近一段时间,笔者接触了很多风投公司的高层和基金经理,在谈及对于国内日化行业的市场现状以及
很多优秀的风投企业在运作VC项目时往往会抱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赚钱,第二个是创造伟大的企业。一个VC可能赚钱比你赚得少,但名字却和那些伟大的企业连在一起,这就是成功的VC。
为什么很多VC愿意投早期的公司,因为在早期,VC对公司帮助很大,能真正把自己的名字跟这个企业联系在一起。相比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VC赚钱并不多,但除了钱以外成就感会多一些,特别是投早期的VC。
目前,国内风投资金希望投早期的公司,并希望占到公司股份的20%~30%,至于投多少钱要根据公司情况来看,一般一个案子从500万~1000万美元不等。风投资金没有给自己定一个固定的回报率,但每个项目都会有一个早期的评估预期。总的来说,一个风险投资基金有三倍的整体回报率,或者年平均收益率达到25%就非常出色了。
做VC,能有20%的公司成功就不错了,当然剩下的80%不是全都输光,可能有一部分是持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求评估预期的原因。
很多风投专家都普遍认为:中国的创业者和美国的很不一样。第一,眼光和态度不一样。举个例子,在中国,创业者永远是公司的老板,而且是CEO,你不能换他,公司也不能卖。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没法换CEO。任何一个人都有局限性,到了一定阶段公司需要成长,需要不同的方式,有的时候创业者和守业者是不一样的人,你必须要换。但是在中国,企业老板对公司影响力太大,很难换掉。
优秀的VC,关键在于给予创业者附加值的增值服务,以及给予创业者提供良好、系统、完善的服务,树立一个好的口碑。中国对VC的评价还不成熟,很多东西都不对。比如,谁投得多谁就是好VC,谁投的数量大谁就是好VC,谁投得快谁就是好VC,而不是以谁投的质量好为准,也不看投资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可能3~10年后这些东西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VC实际上是一个挺智慧的行业,要做好也不容易。大家不要认为VC成功率高就一定好。一个VC做了十个项目,有九个失败了,但有一个有100倍的回报;还有一个VC做了十个项目,每一个都只回报一倍,你说哪个VC好?VC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记得在央视《赢在中国》电视节目中,有创业者问风投背景的评委,什么时候找风险投资比较合适?评委的回答确是耐人寻味:把公司建立起来第一件事是组织一个很好的团队,认准一个足够大的、成长性的市场。另外你得有独特性,到底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商业模式方面,一定要有创新。没有创新,你没法跟人家竞争。这些都想好之后,你最好先自己做,能做多少做多少。
在五年前,伴随着风投资本的助推,将互联网的产业竞争做到了系统升级并产生了效益规模。
在三年前,众多具有国际背景的风投资本果断决策、迅速转向,开始广泛涉入国内的快速消费品行业。
在两年前,伴随着今日资本同相宜本草的对赌协议,风投资本进驻日化行业的缺口已经被彻底打破。
在一年前,风投资本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开始对于国内的日化行业(上游品牌商和下游渠道商)进行持续关注和数据扫描。
在现阶段,风投资本全面渗透和进入国内日化行业的脚步声已经愈来愈近、甚至是清晰可见!
由于业务工作的原因,笔者近期一直穿梭于行业品牌商和风投公司之间,通过同两者的持续沟通和交流,却不免疑窦丛生。品牌商如何看待股权被稀释的问题?如果合资公司最后不能上市又该如何是好?风投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风投公司的介入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