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仔细观察后却很难得出这一结论。一方面,7月新增贷款数量基本符合监管层原有的计划。今年银监会给出的信贷目标为7.5万亿,上半年已完成4.63万亿,依此计算下半年月均新增人民币贷款正好约5000亿元。另一方面,在此信贷规模下,7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较去年同期会有明显的下滑。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是我国M2的主要决定因素。去年7月,M2的同比增速达到28.4%。如果外汇占款不发生大幅波动的话,今年7月,上述信贷规模下的M2同比增速应该在18.5%左右,比去年显著降低,这显示出货币政策仍在逐渐从极度宽松回归常态。
那么,今年7月信贷增长为何“淡季不淡”呢?首先,银行在6月底完成贷存比考核后,又转而从市场上吃进票据。数据显示,7月绝大多数交易日中,报买笔数均超过报卖笔数,机构对票据资产争夺较为激烈,7月票据余额很可能实现正增长,票据融资利率也从6月份的高位迅速回落。其次,银信合作的中断使许多原来可以隐藏于表外的信贷业务无处遁形,从而推高新增信贷数据。虽然这些因素导致7月信贷增量较大,但实体经济层面的信贷需求似乎有些疲弱。在楼市调控和地方融资平台清查的影响下,银行失去了传统的信贷投放点。中小企业虽然嗷嗷待哺,但大型商业银行为回避风险,对这一块业务的积极性往往不高。这使得大量资金滞留在货币市场上,使货币市场指标利率低位运行。
还应看到的是,下半年经济增速在一定程度上的放缓,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这种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赞同。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多次表示,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候,经济增速回调是必然的,不宜轻易变动政策取向,否则今后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8月7日指出,只要经济增速不低于7%,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增长,没必要对政策进行大调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也于9日表示,我国经济今年三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将继续延续增速放缓走势。这一阶段,硬与经济周期性规律对抗去追求经济增长高速度,恐怕付出的政策代价过大,顺势减速并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是明智之举。如此看来,宏观调控的主基调还是“稳定政策”,信贷政策在此背景下很难大变。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虽然7月的信贷增长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信贷政策出现了拐点。只要中国经济的增速下半年没有大幅下降,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重要一员,信贷政策就没有放宽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