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并没有尽快还款,我知道银行会向我收取利息,但我并不清楚取现到底要支付多少利息。两个月后我向银行工作人员咨询时,对方提醒我的账户里有一笔未还款,我才重视这回事。结果是,短短两个月,我多支付了60元利息,达到本金的3%之多。
显然,我犯了一个本可避免的错误,应该从工资卡里取钱,而不是用信用卡随意取现。
我一点没有责怪银行收取我利息的意思——在决定使用信用卡之前,我应该弄清楚的是,信用卡是昂贵的透支工具。对于取现或者超过免息还款期的信用卡透支额来说,万分之五的日息、5%的每月滞纳金、各种手续费以及利上加利、罚上加罚的成本可能会非常之高。随意取现绝对是不明智的做法。
我算不上一个刷卡狂人,每个月的消费透支不会超过薪水总额的40%,也从未出现过透支过度导致还不上的悲惨情况。而且,正像国内某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的,“近70%的消费者对信用卡促销活动并不关注和热衷”,信用卡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短期融资功能以及便利的支付方式。但对于我的朋友maggi来说,信用卡的功能不止于此。
maggi是一家大型网游公司的策划专员,手头常用的有三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银行每月制作的介绍分期付款产品及特惠商户的小册子是她随身必带的。对她来说,信用卡的真正用武之地在于将目前一次性的较大额支付,变为在一段时间内的小额支付。“同样是1000块钱,一次性支付与分做五次支付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分期付款让maggi花钱时的心理负担减小,她家的东西大至冰箱小到吹风机,都是用信用卡分期付款刷回来的。令人担忧的是,除了必需品,maggi家几乎不可避免地堆积了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另外,分期付款虽然不需支付利息,但手续费还是要的。有的商场半年分期的可能有免手续费的,其他一般都要一次性收取1%-4%左右手续费。很多消费者跟maggi一样,看中了分期付款的免息,却并不清楚这个手续费的存在。
银行与商户联合推出大额消费品免息分期付款,影响了maggi的消费心理。俗语说,除了割肉痛,就是掏钱痛。信用卡支付让消费不再需要可见的“掏钱”动作,也就不那么痛了。比如说,当我看中了一件价格贵得稍微有些不合理的裙子,如果用现金支付,我可能会放弃;但是换作信用卡,可能就没那么理智了。
如果只是一件裙子的事情,当然没什么大不了的。在高价胜出的拍卖游戏中,事情就不这么简单了。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对两组人拍卖同样的一张戏票。其中一组人要求用现金付款,而另一组人则用信用卡付款。最终的拍卖结果是:用信用卡付款的那组平均出价是用现金付款那组人的两倍。国内不少在线拍卖商已允许消费者用信用卡付款,参照上述实验结果,对于消费者来说,显然用信用卡付款很可能导致一场不划算的买卖。
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预测“到2013年中国的信用卡行业利润将达130亿元人民币”,信用卡市场的前景如此美好,银行像卖白菜一样卖信用卡,给我及我的朋友们带来各种便利之处,但也有很多人因为过度透支无力偿还,沦为“卡奴”。对他们来说,信用卡不是天使,而是魔鬼。
a、通往魔鬼家的楼梯
传说里,妖怪披上美女的画皮,以便将花痴书生斩于石榴裙下。现实中,那让钱包减重不减质、并总能令持卡人买单时倍儿有面子的信用卡,在花花绿绿的漂亮外壳下,也潜伏着魔鬼的灵魂,引诱你一步步走下旋转楼梯,去它家做客。
这个例子说明,信用卡积分换礼惯用手法之一是以高不可及的门槛幽人们一默。除了倾尽消费几万元的积分换个靠垫或水壶还算是见了真章,摄像机、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之类的奢侈礼品,动辄需要几百万积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画饼充饥。
除此之外,积分换礼规则往往由游戏发起人银行制定,这更增强了操作的趣味性。广告公司职员张希便对积分换礼的不靠谱有着尤为深刻的认识。她曾经办了一张交行与苏宁的联名卡,办卡时得到的信息是每消费1元可积1分,总积分每三年清零一次,她琢磨着多多少少能换些豆浆机之类的小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