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欧洲专利局局长巴迪斯戴利、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卡波斯、韦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全体法官等正在或即将对知识产权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知名人士也榜上有名。以下是《名录》中对七位中国人士的介绍节选: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次被列入该《名录》。该杂志评价称:温家宝总理于2010年10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为期6个月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行动。该专项活动后延至9个月,到2011年6月底结束。此次行动的规模、查封数量、移送司法机关以及判刑人数之多都让外界印象深刻。此类专项行动是否会成为改进中国知识产权执法状况长期举措的组成部分,被国内外媒体誉为“人民总理”的温家宝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第六次入选):该杂志在评述中写道:很少有国家/地区知识产权机构的局长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但田力普却于2010年晚些时候在该报纸上撰文,强调了中国在中美合作中对保护知识产权所做出的努力,并称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抱怨和指责不利于营造健康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作为美日欧中韩五局中资历最深的局长,田力普在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双边和多边合作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影响力。2011年初,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和日本特许厅开展“专利审查高速公路”预试点项目,并计划与美国和韩国局陆续开展此类合作。
此外,田力普在接受采访时称到2015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人数将从目前的5,000人增至10,000人。同时,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3件首次列入主要目标之列。因此,若在审查员人数增加以及申请数量剧增的同时,中国的专利质量不受到任何影响,田力普在海外的声誉和影响力无疑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孔祥俊:2011年4月,针对广受关注的百度文库侵权案,孔祥俊表示2011年最高院将起草网络著作权司法解释,明确“避风港原则”的法律界定,保护版权人、网络服务提供商及用户的权利。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对最高院将对网络侵权行为采取何种严厉举措拭目以待。2010年中国各级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较上一年增长36.3%,孔祥俊不仅要忙于应对数量不断增加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同时还要对中级和基层法院为提高审判效率而开展的知识产权审判庭民事、行政和刑事审判“三审合一”审判模式试点效果进行监督和摸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吴汉东已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15年之久。他曾为商务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及其他政府机关的官员们做过近百场知识产权讲座,在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吴曾撰文表示,在向英特尔和微软公司支付许可费后,中国的计算机制造企业生产每台计算机的利润仅为“10个苹果的价格”,但和多数中国知识产权界人士一样,其认为这种现象不会呈长久之势。随着中国有关自主创新政策讨论的逐步升温,和吴汉东一样的学术界人士将对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献计献策,以期鼓励国内创新。
——中国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执行官王海波:近年来,王海波代表中兴公司应对了多起针对该公司的海外专利和商标诉讼案件。在经历多次应诉后,王海波表示已从最初的恐慌中解脱出来,现在已可以和他人分享应对“专利诱铒”企业时的成功经验。
中兴公司的PCT申请量增速惊人。据201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兴公司以1,863件PCT申请位居全球第二。另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PCT申请统计数据,中兴公司以974件PCT申请超越日本松下(559件)电气公司,暂居全球首位,同时也是今年第一季度PCT申请量全球前五名企业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
——中国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QBPC)主席张为安:张为安预言中国的经济将从 “中国制造”转变为 “中国创造”。在张为安的牵头下,品保会于2005年成立创新与专利委员会,其所提的若干立法建议在新修订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中予以体现。在中国国内自2010年10月开展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行动中,张为安及其同事提出的相关执法建议及品保会成员分享的打假经验,对专项行动的总体规划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中国政府富有争议的自主创新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张为安及其同事提供了多条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随着中国政府于2011年停止执行有关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相关文件,品保会已开始协助政府制定下一步计划。对于张为安而言,其关键作用在于如何在中国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
——台湾华硕电脑董事长施崇棠:作为中国台湾地区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笔记本电脑和电脑主板生产企业的负责人,施崇棠一直认为创新是其公司运营成功的关键所在。但个人电脑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华硕需要更敏锐的思考和更强的创新力,而其日前推出的Eee Pad Transformer变形平板电脑,已足以证明其顺应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任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