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一个新课题,却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今年的全国两会则将成为优化结构的新契机。虽然我国经济去年在全球一枝独秀,取得了8.7%的高增长率,宏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仍有待破解。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谈到今年经济发展预期时指出,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对于这样一个较低的增长目标所包含的深谋远虑,我们必须有深刻认识和充分准备。
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全国人大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结构中长期存在的情况,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竞争力不强,许多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低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来自浙江的赵林中代表表述更生动:浙江能制造服装,但有的服装却不如人家品牌服装的纽扣值钱;浙江能制造眼镜,可有的产品不如人家一个眼镜盒值钱;浙江能制造布匹,可100米布不如别人的一条手帕值钱;浙江能制造打火机,可有的打火机不如别人的火柴值钱。有的企业生产100双袜子才挣1美元。这也便是温总理“刻不容缓”的指向所在,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才能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谋求经济长远发展的主动权。
当前我们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支撑、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的数量达到97万件,累计专利申请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五,而且还在迅速增长。然而与企业总数相比,拥有专利的企业比例仍然较低。从国家统计局去年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看,2008年底,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占11.6%,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占6.5%,仅有2%的企业有专利。从研发投入情况看,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4%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6%,发达国家多在2%以上,拥有专利企业的比例达到30%。由于创新实力不够,许多生产加工型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还有不少企业虽然有核心技术但不拥有知识产权,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知识”无“产权”的状态。
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法律保障,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没有知识产权,就难以充分保护和激发人的创造性,就难以激励自主创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运用,创新型国家建设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功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政策导向作用,大力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普及知识产权意识,全面提升各领域特别是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能力,这是促进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极为紧迫,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
拥有知识产权数量也是衡量创新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如果我国拥有专利的企业从目前的2%提升到20%,那么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就真正变为创新驱动了。对此,参加两会的企业家们有一个更为生动的说法:调整产业结构,企业不能做“空调”,转型升级不是按按开关就能办到的,需要大量的实干才行。(知识产权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