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制度为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自主创新成为冬天的暖阳,显示了勃勃生机。
在当前国家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全面总结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更好地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服务,意义重大。
我国的专利法在1985年4月1日实施以来,在立法领域,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乃至几百年走过的路程。中国知识产权事业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起既适应国情、又符合现行国际规则、比较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起一个包括知识产权的行政审批、宣传培训、中介服务、学术研究等在内的工作体系;建立起一个行政与司法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我国陆续加入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专利领域几乎全部重要的国际条约。符合国际通行规则、与国际法原则相一致的中国专利法律制度已基本形成;在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专利审查能力建设等有了实质性突破。截至2009年底,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量达582.3万件,其中国内专利申请量已达到489.8万件,占我国专利申请总量的84.1%;累计授权专利308.3万件,其中国内专利264.5万件,占85.8%。我国对外发明专利申请也呈逐年大幅增长趋势,我国申请人提交的PCT专利申请数量及其全球排名不断上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在加快实施。
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标准,对照分析:在全社会重视程度上,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上、领导的重视程度上,资金的投入上,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上;在依法保护上;在促进有效运用上;在科学管理上;在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上等等诸多方面,就会自然自然得出结论。有关论述已经很多。比如;在工作思路与指导上,主要还是是依靠行政推动,在市场需求与导向上还不够;考核体系也不尽科学完善。
毋庸讳疑,经过25年的建设完善与提高,我们的知识产权制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从本质上看,知识产权制度的最终目的就是国家利益至上——发展我们的经济,富裕人民,提高国家的实力(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等等方面的实力),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在更多领域有更多的话语权,保障我们的国防安全,实现祖国的统一。其实,世界各国都是如此。特别是美国更是这样。
科技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体双翼”,一个主体: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两翼”:一翼是科技自主创新,另一翼是知识产权保护;两者都服从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这个大目标。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只有对自主创新技术进行及时有效地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实现自主创新的目标,才能掌握核心的技术,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只有在知识产权依法保护下,自主创新才得以健康持续开展;离开了科技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自主创新的成果就不能依法得到保护,由于技术仿冒,自主创新的利益不能得到实现,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受到挫折影响,自主创新就不能持续;对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应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大局来认识,从整体上对待,展开布局,切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特别是在具体工作部署和执行上,,更应该统筹协调,紧密配合,有序推进,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2008年6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由国务院以国发(2008)18号文件正式颁布实施,明确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5年内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大幅度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效果明显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
《纲要》的指导思想中提出了“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同时,《纲要》指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是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贯彻十六字方针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必然选择。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紧密结合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激励创造是基础,积极运用是目的,依法保护是关键,科学管理是保障。激励创造和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是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和结果。
没有创造创新,就无从谈起管理运用和保护,创造是知识产权制度或者战略的基础;科学管理是创造创新的促进剂;依法保护能够保护创造者的利益和商业价值实现,保护和调动其创造创新的积极性,使创新健康持续进行下去;有效运用是创造的目的与归宿,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也是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和宗旨.只有有效运用,加快专利技术的实施与运用,才能使技术的价值真正的得以体现。四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1.启动民间专利产业化工程,探索民间专利产业化的路子
截至2007年6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受理国内外3种非职务专利申请183.7071万件,占申请总量的51%;其中国内非职务申请180.9697万件,占国内申请总量的61.5%;在受理的非职务专利申请中,98.5%来自国内。截至2007年6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国内外3种非职务专利100.51万件,占授权总量的52.8%;其中国内非职务专利授权99.3439万件,占国内授权总量的60.9%;在授权的非职务专利中,98.8%来自国内。截至2007年6月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受理的国内3种非职务专利申请中,发明26.3914万件,占国内发明总量的42.3%;实用新型96.3255万件,占国内实用新型总量的71.1%;外观设计58.2528万件,占国内外观设计总量的60.4%。在国内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以职务申请为主,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以非职务申请为主,尤其是实用新型。截至2007年6月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的国内3种非职务专利中,发明4.2424万件,占国内发明总量的33.5%;实用新型60.6836万件,占国内实用新型总量的67.7%;外观设计34.4179万件,占国内外观设计总量的56.6%。2009 年我国共受理专利申请97.67 万件,其中,非职务申请39.46万 件,占45.0%;据2005——2009年度国家局专利统计数字分析;非职务发明申请量由 22.43万件逐步上升到 39.456万件,授权量也由10.01万件逐步上升到23.95万件。虽然从申请结构上实现了调整优化,所占比例是逐渐降低的,但绝对数量还是逐年上升的。在实施与运用方面,企业专利实施:面向市场有需求,发明创新方向明确,实验设备相对齐全,科研人才基础较好,实验经费充足,实施转化快,经济和社会效益回报快,能尽快形成良性的循环。而非职务发明专利实施条件不容乐观。相对方向不明确,缺乏实验设备、人才、实验经费,实施转化慢,经济和社会效益回报不快,不能尽快形成良性的循环。近些年出现的专利贫困族就是很好的写照。为了推进非职务发明转化,在全国批准成立了42家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以及不定期举办专利活动周、各类专利技术博览会、交易会,发明展览会等,对促进专利信息传播与转化起了很大作用。中国发明协会一直在积极探索解决非职务发明转化难的问题。非职务发明实施转化难依旧是一个困扰知识产权部门的难题。从职能上分析,知识产权的转化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有知识产权部门一家可以解决的。特别是在市场需求、资金投入、运营管理等等方面。非职务发明转化难是中国专利制度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发明人都寄希望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发明协会,期待着您们出台政策,予以在资金、政策等方面重视扶持,实施专门面对非职务发明的产业化推进工程。从基层和民间的角度,更是责无旁贷。这是信任,是期盼,也是动力压力。
要做好民间非职务发明的实施与转化工作,首先应转变观念。回顾我们走过的路程,在工作指导上一直存在“重申请轻实施”的认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专利申请与授权上,而相关的补助政策也都是针对专利申请的,对专利实施与转化重视不够,以至形成了申请量快速增长,出现非职务发明转化难的问题。对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专利实施与转化予以重视,列入议事日程,融入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作为考核各级工作的重要指标。其次是出台有关扶持民间专利转化的优惠政策措施,在扶持专利技术创业、申报科学技术奖励、职称评定晋升、扶持资金、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等等,创造有利于民间专利转化的政策环境。三是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模式。改变传统的行政行为模式,多运用市场经济的思维,从有利于专利人的角度统筹安排工作,在提高效率、效果(效益)上下功夫。四是整合优化资源,改革创新,探索非职务发明转化的路子。在没有路可走的情况下,只有探索实验,逐步完善。不探索永远没有路可走。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发明人的意愿与需求,探索符合发明人意愿,适应市场规律的多种转化模式。比如:很多发明人提出在自愿的基础上筹集民间发明互助基金,以促进专利产业化。可以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逐步实施。对专利活动周、各类专利技术展会,发明博览会等按照市场化的思路,促进转化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提高。发挥40多家国家级专利技术展示中心的职能作用,使其真正活起来。
思考:要从根本上庞大的数量,我们的措施,取得的效果,非职务发明人的现状与期盼,我们的职能与手段,怎么办才能达到目的?值得各级深思考虑,不断探索?总的认识;形式化,计划体制,行政思维与行政模式,与市场需求,与技术转化的规律有差距。我觉得;小专利能富自己和家庭,大专利富国家与社会。总比贫困好多了!发明人的贫困,创新者的艰难是我们时代的悲哀,是对专利制度的拷问?还有好多需要思考?比如,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又一次在温总理报告里提出。其实,实质是一样的。
3完善专利资助政策
由过去的普遍资助向重点领域资助转变,促进专利申请质量的提高。资助的重点一是国外专利申请。二是发明专利。三是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来确定重点资助的技术领域,可比照《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编制《优先重点资助的产业与技术领域发明技术目录》,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都予以资助扶持。体现了“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突破”的思路。同时,进一步规范地方知识产权资助政策。在客观上对发明创新起到引导作用。
4实施知识产权工程师制度,解决企事业基层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技术职称问题。
从全局上,实施知识产权工程师制度是落实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从微观上看,落实企业(事业)创新主体的地位,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必然。引导企业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科技自主创新,对创新技术及时进行保护。上海、江苏、杭州市已经先行一步,应及时总结经验,尽早在全国铺开。使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懂知识产权的明白人。彻底解决企业无人懂无人抓的问题。
5,全面将知识产权融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科技计划,必须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目标,立项前应进行知识产权状况查新,重复不予立项;没有完成知识产权目标的,不予验收结题。对应用技术研究类,应着重对取得授权专利的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产业化开发。同时,对于应用技术研究可有现有的申请立项研究,推行公开招标,直接对已经研究的技术发明进行补助,加快了技术的应用进程,也促进了专利技术的实施与产业化。
6 ,推进以技术发明为主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看,自主知识产权,是以发明专利为主的自主创新技术。而科技成果,不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范畴。专利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对创新技术给予授权,其审查程序是严格的,其结论具有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也是被世界认可的。而科技奖励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奖励体制,在当前科技诚信缺失,学术道德不被重视的情况下,学术论文造假,科技成果造假剽窃拼凑事件。如西安交大等。不得不引起深思,对国家的科技奖励制度给以拷问?应该进行改革了!怎么改?与世界接轨,走发明奖励之路是大势所趋。
7,推进以发明创造,科技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制度的改革。有授权专利,可以破格晋升高级技术职称。改变目前以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等为职称评定的标准,应该建立以创新发明等指标体系,作为对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称考核与评定的标准。
8,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科管理是一篇大文章。从目前看,我们的重要工作,还是以专利的申请,审查,授权为主。与“激励创造、有效运用、科学管理、依法保护”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基层知识产权部门看,也主要是抓宣传、抓专利申请。在促进转化上,力度不大,措施不多,手段不够。显得无能为力。怎样建立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高效运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学习型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还有许多问题探索。各级的职能作用应该进一步明确,考核更要科学。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是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持系统之一。然而除了管理体系的建设,监督系统的建立同样重要,应对职能、执行以起到促进、协调、修正、总结等作用。
9大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的力度
大力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培育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任重道远,持之以恒,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有不同层次的,有计划的推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是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可参考通过交流活动、评比活动、专题讲座、专栏报道、法律维护等途径方式以加强普及和宣传力度。
10 试行对重大原始性创新发明实行重大专利产业化制度。探索发明专利产业化的路子。
原始性创新能力相当薄弱是客观事实。在科学技术领域,缺少原理和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在产业技术领域,我国的发明专利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进一步完善的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环境,不断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原始性创新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必须痛下决心,转变思路,解放思想,创造环境,创新体制,切实重视与鼓励原始创新。科技创新的规律表明;原始性创新与技术发明都有一个长期的孕育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时间产生的;对于申请或授权的原创性发明和重大的技术创新,可与采取国家强制许可、资本金投入更多方式,加快推进实施与产业化。(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