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次贷危机”悄然变脸,成为“金融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我国依托旧日体系而行的经济增长快车道也面临着狂风暴雨般的冲击。
金融危机,对政府提出了挑战。而在此时,具体经济对策接连出台,将人们的目光越来越集中在影响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上,希望深化改革,化危为机,开启下一个30年的发展之旅。
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无疑是把危变为机的举措之一。重新认定的推出,旨在改变我国企业研发机构少,研发投入强度低,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因其打破优惠税收政策区域界限,更加注重企业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而易于企业茁壮成长。这在经济严冬之中,使得高新技术企业肩负起应对金融危机排头兵的重任。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经过20年的长足发展,从全国企业科技创新质量的情况看,形势并非乐观。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占0.56%,大中型企业为0.76%,高新技术企业平均为2%;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以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总资产和成长性指标作为主要指标,通过协调创新与变革、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打造企业软实力,这本身就带给人以思考。比如不破不立,比如回归根本。这无疑为企业在“严冬”中找到了御寒棉衣。
所谓危机,是危也是机。商品过剩,人们口味挑剔,好东西更能显出价值;经济不景气,也让高新技术企业退后几步,审视自己,完善自己。金融危机,促使高新技术企业重新定位、促使企业市场重新调整,从而改变各种关系,推动社会变革;如果危机解除了,社会也就前进了。
高新企业重新认定,我们应该站在什么高度和角度审视这一新生事物。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涉及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关系,新的政策、新的举措一经出台,特别是打破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区域界限,使得权利和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必然触及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是一种“软”任务,效应不可能会立竿见影,使人出现一时的困惑甚至不解。但从国家利益的高度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这项工作才得以实施。“重新认定”应该是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坚定走出自主创新的道路一种实践,使得企业在既有体制释放的空间里,产生巨大创造动能。这实现的既是财富增长的再度跨越,也是社会裂痕的弥合与利益的共生。毕竟,只有经受了残冬洗礼,春花才会开得更加艳丽。 (科技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