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经济刺激政策的契机之下,地方融资平台在全国各地一派燎原之势。然而,繁荣之下已是风险暗涌。
据央行2009年第四季度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3800多家地方融资机构,管理总资产8万亿元,地方政府的负债已达5万亿元,平均负债率高达60%以上。实际上,2009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规模已经超过了地方政府全年的总财政收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的估算是,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约相当于GDP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日前提醒道,很多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本金很少,但杠杆率却很高,大部分资金使用在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之上,给地方留下隐性赤字和债务负担,造成财政结构性风险。
“地方融资平台有可能绑架国家财政和银行。目前,支撑融资平台的主要是地方卖地收入,在经济回调,尤其是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强的情况下,土地财政受阻,仅靠卖地还贷的地方政府如何还贷?”建设银行(601939,股吧)研究部研究员赵庆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这是从微观偿付上来看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地方政府债务激增所带来的宏观风险,才是更应该重视的。
“首先,这导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程变得更为困难。在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以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地方政府纷纷举债上项目,但由于主要考虑本地区利益,没有考虑全国宏观整体结构,导致资金多数投向了产业振兴规划之外,不仅使部分”两高一低‘企业继续存在,甚至很多企业死灰复燃。”时红秀解释道。
地方融资平台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融资,不仅能够确保低成本资金快速、无障碍地流入政府支出的项目。时红秀接着说道,其次,这也将侵害整个社会的公共信用。急于上项目的地方政府在融资问题上迅速扩张,严重透支了政府信用。
“此外,地方债务的扩大,可能会造成国家货币发行权失控,货币供应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时红秀如是表示,长期来看,还将影响人民币的稳定性。由于地方政府没有破产的约束,债务一旦无法偿还,无非通过中央银行以再贷款的形式化解,这种再贷款也将“打水漂”,这相当于给经济社会注入了大量的货币。
地方融资平台潜在风险显然已受到了管理层高度关注。2010年伊始,决策层已将清理、整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纳入议事议程。
2010年1月19日,温家宝总理指出:“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1月26日,银监局局长刘明康在银监会2010年第一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要求“全面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加强贷款跟踪检查。”
据有关方面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审计署将针对全国各地地方政府债务做一次全面摸底,争取得到一个可靠的债务规模。另外,财政部正在对地方债务进行动态统计,力争逐步为地方融资潜在风险“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