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市河北区一间小的柯达冲印店,龚老板整整一个上午只等来3名顾客。周女士是她整个上午的“大单”客户,因为她带来了52张春节时在云南旅游的照片。不过,在周女士反复选筛后,最后仅剩下40张需要冲洗。对龚老板来说,周女士这单活儿都洗6寸照,收入总共只有42元。另外2名顾客共洗了15张照片。“半天营业额超过了50元可是不多见的!淡季平均每天洗50张左右,也就能收入35元。”龚老板说,自从进入了数码时代,来洗照片的顾客从拿交卷,变成了拿U盘。“三四年前,我这儿一天最多能洗20至30卷照片,日平均收入能到600元。”
胶片时代正在走向终结,这些相片冲印店也早已感受到了时代变迁所带来的阵痛。现今,我们在街头巷尾看到的统一装修的柯达冲印店,多数已经跟柯达总部失去了“联系”,也不再经营胶片冲洗业务。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连数码冲洗的相纸也不再采用柯达的产品。也就是说,这部分加盟店现在跟柯达集团几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据业内人士估算,本市柯达冲洗加盟店数量从最高峰时的200余家缩减了超过4成。
实际上,近年来,面对业务量、营业额的急速下降,一些加盟店主在柯达松动监管后,只能少卖柯达,转而销售其他品牌胶卷、相纸或加卖衍生产品,以保证当初由柯达公司统一装修的门面不“倒”。霍先生1995年加盟了柯达冲印店。他介绍:“当初加盟柯达公司时规定加盟店只能卖柯达公司系列产品。而且公司还有人来定期检查。”像霍先生这样的店主在2000年前后,一面要在公司监督下只销售自身品牌耗材,一面要受周围小店其他品牌胶卷、相纸低价的冲击。另一位从业20余年的人士坦言:“柯达相纸要比其他相纸贵,市民对于价格很敏感。现在,用柯达相纸洗一张6寸相片价格为9毛钱,要比其他品牌高出不少。而且,很多人对柯达相纸冲洗出的相片色彩也不太喜欢。”
近10年来,由于柯达的监管松动,部分加盟商也不再续约,使得不少加盟店开始以经营衍生产品“为生”。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很多加盟店在店内都做起了数码相框、内存卡,甚至是数码相机代卖的生意。霍先生尖山路上的店中,柜台周围也摆放着各种小台历、小画册。霍先生说:“为了不影响营业额,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将业务向其他方面拓展了,比如为顾客定制个性日历,制作画册、马克杯等添加创意元素进去的业务。”
“自从可以在电脑里看照片,有一部分老顾客就不再洗相片了。”霍先生指着柜台上分装相片的塑料格子说,“从前最多时照片能装10个格子,一天洗1000张相片是没问题的。现在每天最多也就是100多张,一半是各种证件照。”同样经营多年加盟店的王先生介绍,前几年的春节时,他还需要把胶卷搬到店外像摆鞭炮摊一样销售,但今年春节期间,他已经不再连市了。
曾几何时,柯达冲印店的招牌遍布街头巷尾。借助柯达的名气作为“广告”,可能是多数商家加盟柯达的原因。面对药水、胶片、相纸等耗材比其他品牌甚至同品牌的其他低价渠道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时,很多加盟商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柯达。而柯达也确实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挣到了“第一桶金”。
“本来我是用自己的招牌,干了一段还是决定加盟柯达,只要有这两个字,老百姓路过就知道这是洗相片的地方。”1985年就加盟了柯达冲印店的王老板说。据业内人士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时,传统胶片冲洗店每天接活能达100卷左右。按每卷相片冲洗收费20元左右计算,每天营业额达2000元上下。不过,随着数码技术的兴起,冲洗店的生意开始一落千丈。霍先生说:“以前人们照相就得买胶卷,买胶卷就得买电池,照完相片就得来洗,现在这3种业务都受影响。从2010年的时候起,一个月都卖不了两卷柯达胶卷,和生意最好做的时候比,营业额下降了60%至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