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朱鼎龙几乎走到了绝望的边缘。有许多在绝望边缘徘徊的维权者找到了胜诉后的朱鼎龙。
朱鼎龙说,消费者维权难最根本的是难在司法层面。就医患纠纷而言,国家规定对于医疗事故鉴定结论要经过质证才能采信,事实上容易产生将质证当作走过场的倾向,有的法院也乐意将司法裁量权拱手让给医疗事故鉴定组织。朱鼎龙旁听过有的医疗纠纷案,医院理屈词穷,但照样胜诉。他甚至看到过医院《答辩状》的落款竟是某某人民法院,遇到过医方出错后涉嫌故意杀人,而患方掌握了确凿证据却历经8年都讨不到公道的情况。
朱鼎龙说,他无法驱散朱逊案留在心头的阴影,也无法面对生活中有更多孤独与绝望的维权者。为了还原朱逊维权事件的真相,给广大的维权者带来希望和力量,朱鼎龙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完成了《官司》,被法律出版社誉为“12年真情谱写,一部完全没有虚构的旷世奇书”而重点出版。朱鼎龙尽管入不敷出,却将稿费全部捐给“3·15维权”及公益事业。
朱鼎龙拿出了一份1998年8月28日的《中国青年报》,刊有《必须追究错鉴责任》的评论,这篇专门针对朱逊事件的评论,在论证“这起违背用药注意事项造成的严重医疗事故竟被定为‘不属医疗事故’”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医疗鉴定敢于无法无天,还因为其没有错鉴责任追究制度,无故意错鉴而被查办之虞,却有私下‘交易’之利,失去制约的权力怎能不腐败?医鉴不公,医祸无穷。朱逊事件使人联想到我国每天人为致聋哑儿童数以百计,国家预防药物致聋重点工程形同虚设,可医疗界却还在因过获利……只有将胆敢违法错鉴者坚决地绳之以法,使其身败名裂直至身陷囹圄,才能铲除纵容坑人害人的祸根,才能促进医疗行风的根本好转,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才有可能被高度重视。”
朱鼎龙说,解不开的心结,时间会让它慢慢淡去,但法制的力量应该始终照亮消费者的心灵。(实习记者 陈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