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通则》第120条用一种极其不明显的表述有限度、有分寸地规定了一种补偿性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该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通常认为,《民法通则》的该条规定是我国民法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标志。尽管该规定比较模糊,且容易引发学理界的争论,但自《民法通则》生效以来的长久实践无疑已经表明,该规定所确立的这种有限度、有分寸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解决我国涉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我国精神损害民事赔偿制度的缺陷》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我国精神损害民事赔偿制度的缺陷》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56d8a73615c928d60279c0a8d27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