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公司应当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股东代表诉讼之中,那么在诉讼中其处于何种诉讼地位呢?如前文述及,在美国,公司在代表诉讼中居于双重地位,一方面,公司由于拒绝以自己的名义就其所受到的不正当行为提起诉讼,只能作为名义上的被告参加代表诉讼;另一方面,该公司又是代表诉讼中的真正原告。在英国,公司亦须为代表诉讼中的形式被告。在日本,公司参加代表诉讼既非原告,也非被告,而是一种诉讼参加人。
在我国民事诉讼框架下,按照现行当事人制度,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既不能成为共同原告,也不能成为被告。因为如果是原告,必须是提起诉讼的人,而公司并没有提起诉讼。公司也不能作为被告。因为股东是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诉讼的结果要由公司来承担。如果公司作为被告,则原告胜诉后的裁判利益又归属于被告,这就会出现原告胜诉而被告受益的结果,与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理论与制度设计不符。公司也诉讼参加人的地痊参加代表诉讼。“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独立的诉讼参加人制度,如果将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界定为诉讼参加人,很难与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相融合”。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因为股东代表诉讼的结果与公司在法律上存在利害关系,即如果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胜诉,则胜诉利益需要归属于公司所有,并且将公司列为第三人也有利于诉讼的进行,有利于法官进一步分清是非责任,查明案件事实
其他股东若认为需要参加到股东代表诉讼中来,因公司的股东之间并不是必要的共同诉讼当事人,人民法院不应主动追加股东参加诉讼,但可根据其他股东的申请,追加其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若申请参加诉讼的股东人数众多,则可以参照适用人数众多的代表诉讼的规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