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苦与乐看似矛盾,却又紧紧相连,密不可分。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能见彩虹" 成功的快乐,正是经历艰苦奋斗后产生的。
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贴着一条雷诺兹爵士的语录:"人总是要千方百计的逃避真正艰苦的思考。"在这条语录的下面,爱迪生又写上了自己的一句话:"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的乐趣。"
文学巨将巴金,之所以得乐,是因为他下了许多苦功夫。他曾经为自己作过一幅"自画像":"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好象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无数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他们使我的手颤动。我不停的写着。环境永远是这样单调:在一个空敞的屋子里,面前是堆满书报和稿纸的方桌,旁边是那几扇送阳光进来的玻璃窗,还有一张破旧的沙发和两个小圆凳。我的手不能制止地迅速在纸上移动,似乎许多、许多人都借我的手来倾诉他们的痛苦。我忘了自己,忘了周围的一切。我变成了一架写作的机器。我时而蹲在椅子上,时而把头俯在方桌上,或者又站起来走到沙发前面坐下激动地写字。我就这样地写完我的长篇小说《家》和其他的中篇小说。"
巴金下了这么多的苦功夫才有了成就,才有了快乐。可是有人见苦就畏惧,这就是缺乏正确的"苦乐观"。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苦乐观是把自己的苦和乐与天下人联系起来,他的品质高尚,比那些只为个人乐奔忙而不愿为他人去吃苦的人,要高尚得多。
要在学习中学出个"乐"来,就要做许多准备功夫,这些准备功夫可以概括为一个最简单的字——苦。学习是苦涩的——当面对大堆乏味的作业时,我们的心情是辛苦的:学习又是快乐的——当我们解出一道道难题时,我们的心情是快乐的。不是吗?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我们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苦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