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是以什么方式开头?有什么好处?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倒叙的方式开头,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从而吸引读者。这段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略带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中心内容,突出“背影”。
2.文章的其次、三小节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
家中“祸不单行",患病不幸的变故,家境衰败,这惨淡的环境、悲凉的气氛,与下文父亲送别时对儿子的满腔挚爱形成对比。在这种特定背景、环境下父亲的“背影",不同于随处可见的一般背影,更布满感情、饱含深意,更显示出父爱的崇高。这一段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看似偏离话题,实则紧扣中心。
3.“他踌躇了一会,最终打算还是自己送我去。"说说这里用两个“最终”、两个“踌躇”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两个“最终”、两个“踌躇”写出了父亲冲突的心理,父亲虽然事忙,但又对“我"不放心,更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4.“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包含父亲怎样的情感?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的心目中重于一切,他生怕儿子在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终还是打算由自己亲自送。
5.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在描写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通过父亲穿铁道、爬月台的行动来描写父亲的背影。用了“探”“穿”“攀”“缩”“倾”等动词,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描写出父亲穿
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困难情景。“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让人想象父亲爬时的吃力;“缩"点明白他爬时的困难;“倾"说明
白他身子肥胖,爬时很费劲。父亲对儿子的关怀、爱护、爱惜之情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6.父亲在这一段中共说了三句话,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1“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赏析:父亲已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自己没尽够心愿,观察月台上有卖橘子的,便要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简单,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已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②“我走了,到那边米信!"
赏析:父亲担忧儿子路途是否平安,要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后,才能放心。
③“进去吧,里边没人。”
赏析: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他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当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7.课文中对“我”的其次次流泪写得很具体,“我"流泪是由于什么缘由?
(1)对父亲的感谢: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2)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千吩咐万叮嘱,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3)对父亲困难生活的怜悯:买橘子时的蹒跚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困难还得连续支撑多久。
(4)对父亲将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连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关心多少呢?
(5)对自己误会乃至责备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别时刻所表现出的照看关怀,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困难买橘的过程特殊是“背影”映现,自己最终内疚、愧悔,无声的责备,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