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是世界名著之一,品读过后,“悲惨”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字里行间的,真正触碰到了读者心中最柔软的那块田地。
《鬼谷子》总结过一句俗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一页页摩挲泛黄的书页,一页页体会冉阿让的悲惨,心中不禁怀疑“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吗?像冉·阿让这样悲惨的人也有可恨之处吗?真的没有纯粹的可怜人吗?
听自己的心被一块块啮食的声音,其实很多读者从内心希望冉·阿让并无可恨之处。因为好像这样,我们同情冉·阿让便有了极大的底气,我们愤恨那个社会便有了极大的寄托。但是,请认真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冉·阿让悲惨的世界,仔细品味,实际上,他也是有可恨之处的。
冉·阿让帮助姐姐照顾七个孩子,因为“入室行窃”一块面包被判五年苦役。我们也许会想,如果他不去偷不就好了吗?这难道不是他的可恨之处吗?其实是的。但我们心底深切同情的,是为什么会他们饿到只能偷食物?为什么法律会如此严苛,只因偷窃一块面包就判五年苦役?
冉·阿让从狠毒的德纳第夫妇手中救下珂赛特,可神奇的剧情告诉我们,德纳第丝毫不满足高昂的赎金,最终竟假冒成容德雷特试图杀死冉阿让,为冉·阿让悲惨的命运添上重重的一笔。我们也许又会想,如果他对这对夫妇心狠一点不就好了吗?这难道不是他的可恨之处吗?其实也算是。但我们心底深切同情的,是为什么天下会有如此贪得无厌的德纳第夫妇?为什么珂赛特会受到如此多的虐待?
以这两个悲惨事件为例,冉阿让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我们又不得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进一步思考。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滑铁卢战役,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冉·阿让又好像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受害者,是那样的社会背景让他从平凡的“善人”到偷盗的“恶人”,最后在又在主教的善意中变回从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