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是人类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物。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各阶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二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认知结构决定儿童的行为水平和行为特点;
三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对前一阶段的认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和发展。
斯滕伯格在 1985 年提出了认知结构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组成认知结构的成分有三种: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是制定计划,选择策略及监控具体的活动的实施。元成分对其他两个认知成分具有调控作用。
斯滕伯格发现智力不良儿童的元成分操作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不能充分去监控其他两种成分以获得构建策略的必要资源;
第二,智力落后的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能有效协调自动化与非自动化过程;
第三,智力落后的个体往往缺乏那种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形成或产生一种新策略以解决新问题的灵活性,不能进行必要的迁移和转换。
斯滕伯格认为,操作成分又由编码、推理、联结、及应用四个环节构成。
斯滕伯格认为,知识获得成分是由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结合及选择性比较三个具体环节构成的
小学生观察的特点表现在:
一 小学生的观察从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
二小学生的观察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
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及注意的分配四个方面。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或形象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