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实践中我们发现,口碑传播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
譬如:快到中午了,几个同事在MSN上开小会,去哪吃呢?有一个人说,去哪哪吧,前几天去吃过一次,很不错;再譬如,几个年轻妈妈凑在一起聊孩子,聊着聊着就聊到孩子吃的奶粉、用的尿布,这个牌子好,那个牌子差的。
这样的语境背景,我们称之为口碑环境。传统范畴下自发式的口碑传播,其口碑环境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导致口碑行为无法被企业人为引导。但在电子商务领域,如果以消费者的具体行为为节点,口碑环境变得异常清晰,品牌完全可以对消费者的口碑行为进行引导、预测和量化计算。
第一个口碑环境:注册。当消费者注册成为网站会员时,往往意味着已经对该品牌有了比较好的第一印象,甚至已经有了初步中意的产品,这时候如果通过一定的刺激行为,完全可以诱导消费者,邀请好友同事一起加入网站,共同分享信息,甚至一同拼购产品。我们的实践发现,在部分产品上,多人拼购的订单数和单独购买的订单数,有时候可以达到1:2。
第二个口碑环境:购买结束。毋庸置疑,当消费者购买结束时,她的情绪必定处于最高的愉悦和亢奋状态,而且通常还会伴随有炫耀的心理潜意识——你看我多有眼光,选的产品多好、多划算……我们的实践数据发现,这个环境下的口碑推荐率,有时可以高达10%。
第三个口碑环境:包裹送达。在对部分消费者的送达地址进行统计发现,以公司作为送达地址的包裹数,比例很高,接下去可能发生的场景不言而喻:包裹送达——验货签收——左右同事围观——评论——行为影响。
第四个口碑环境:使用评论。当消费者上网站发表产品评论时,往往已经有了一定的使用感受。如果你的产品质量让人满意的话,这些消费者的口碑推荐积极性,高得出乎你想象;如果这时候仅仅只是让消费者发表评论,那真的是太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