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猎头和委托企业有共同目标:找到最佳人选,请君入瓮。猎头为长远发展计,一般不敢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过度包装。现在的背景调查越来越开放,做重大掩饰很困难,如果发现候选人有问题,猎头会如实通报。
有超大型民营集团公司通过猎头方式聘请了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的销售副总,担任集团副总裁。猎头私下通过美资公司核心圈获知这位副总因触及美国404法案,曾接受重点稽查,起因涉嫌暗中操控自己投资的公司走货和大量洗钱,损害所服务的公司利益。
此事只有极少数人知情,而且限于高度怀疑并没有掌握铁证,猎头迟疑了一阵,没有把这段情况写进背景调查报告。但美资公司的另一位副总与这位新任副总裁共事时有过节,积怨很深,当他知道对手的去向后,也许出于对民营企业负责,也许出于报复心理,他利用与民营集团公司总裁谈合作之机,把他们新聘来的副总的故事全盘托出。
总裁对新来的副手很满意,没想到有这样的一段隐情,反复权衡后,决定给副总一次机会,再考验考验。于是他和副总深夜长谈,嘱其未来好自为之,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副总面临这样微妙和难堪的局面,心里别别扭扭,不久后,激情消退,干劲全无,于是挂靴而去。
因为精力所限,做全行业的猎头顾问很少,猎头顾问一般以行业划分,所谓资深顾问只对熟悉的行业资深、有经验,通常对别的行业并不在行。
职业人一旦有所成绩、小有名气,就开始被职业猎手注意和跟踪。我与某位大猎头在中粮广场楼下吃饭,她不时向另一桌人看。经其解释才知,那几个人是微软中国的MARKETING(市场人员),是她的潜在猎物,他们出生时辰、背景经历、结婚时间、爱人情况,连上个月在哪里打球受伤、伤在何处都一清二楚。
猎头从以前关注人才“在什么地方工作、担任什么职务”渐渐转移到候选人“在什么背景下做出什么业绩、怎么做的”,因此,公认的业绩是获得新职业机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