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出预警称,中国出口美国的纺织产品中有三大类应予以高度重视,以防再次发生贸易摩擦。三类产品包括监测产品中数量激增的产品、转口贸易大幅提升的产品及疑似“非法转口”的产品。
国际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似乎已经使得任何下调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的计划都显得过于“猛烈”。
昨天,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此前,各方确实提出过纺织行业的出口退税税率下调1%或2%的方案,但据商会了解,政府尚没有作出正式决定。纺织品行业出口退税下调可能缓行,“毕竟,这已经涉及到企业的生存问题”。
中国贸易顺差连续3个月创下单月新高,削减一系列产品的出口退税也被提上日程。这项曾经在拉动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调控措施面临最新一轮的调整。
此前,有消息称,研究中的方案拟将大降或全额取消“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甚至不排除加征环保税和资源税的可能。而纺织行业的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幅度将从早前流传的1%调整为2%,但官方至今没有正式回应。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预警课题组专业人士的分析则显示,美国已经对中国纺织品再次亮起了“黄灯”。
该协会认为,目前,数量激增的产品可能会引起美国动用设限或反倾销“大棒”;对于转口产品,美国则可能根据“原产地”对其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大量疑似“非法转口”的产品,如果真的被查证属实,美国不但会利用有关非法转口活动的处理规定对相应产品的配额数量进行等量扣减,还可能由此引发其他的贸易争端。
“纺织品是中国贸易顺差最大的行业。每年的顺差都能达到600亿到700亿美元。”上述人士说。但是,欧美通过配额成功地限制住了中国纺织品,加上人民币升值、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扬,出口退税已经成为很多纺织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企业承受力无疑已经成为政府选择下调时机重要的考量因素。
日前,美国对我国聚酯短纤启动涉案金额近亿美元的反倾销调查。今年5月,印度初裁我国的绸缎产品存在倾销;与此同时,欧盟酝酿对我国八类纺织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我国纺织品继去年遭遇“特保”后,目前又被反倾销所困扰。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认为,我国已经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者,美国、欧盟和发展中国家,对任何纺织品都有可能进行反倾销,出口增长越快的产品,面临反倾销的风险越大。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人每年要穿一双我国制造的鞋,买2米我国产的布,穿的衣服中有3件来自我国。随之而来的是,针对我国纺织品的贸易摩擦也迅速增加。
欧美等国家及地区在去年对我国纺织品采取“特保”设限之后,虽然在有关纺织协议中表示尽量克制使用“特保”措施,但业内专家认为,面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强势,进口国使用比“特保”更具杀伤力的反倾销贸易救济措施将日益普遍。
梅新育指出,纺织品反倾销在今后几年内将增加。2006年多纤维纺织品协定到期,纺织品配额将逐步取消,原来靠协定维系的国际纺织品市场平衡格局会被打破,新的制衡措施和贸易保护法必将出现,反倾销便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纺织品反倾销已是司空见惯。但梅新育指出,不少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对我国纺织服装的反倾销行列,是值得关注的。
2005年以来,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巴西、土耳其、印度等国纷纷对我国纺织品提起特保和反倾销调查,而这种势头正愈演愈烈。“与发展中国家发生贸易摩擦,是因为对当地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梅新育解释说。
业内专家分析,土耳其、墨西哥和印度等纺织品生产国,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的可能性加大。这些国家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如土耳其是欧盟的成员国,墨西哥是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些国家不同程度受到后台的庇护和支持。有的反倾销甚至是后台国家的操纵。此外,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与我国比较相近,纺织业仍作为支柱产业在迅速发展,因此,对我国纺织品进行限制也是必然的。
梅新育介绍,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很多反倾销诉讼是由跨国公司提起的。而包括印度和土耳其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没有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在这些国家其反倾销实施的胜算较大。
虽然去年以来,我国纺织品遭遇的反倾销诉讼日益增多,不过有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对我国纺织业的不利影响还仅仅表现在局部产品上,所占比例也很小。国泰君安研究所的李质仙指出,2006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预计将达到1250亿美元,而目前受到反倾销的几项产品,单项金额均在1亿美元上下,所以不会对我国整个纺织行业造成明显的冲击。
面对纺织品反倾销可能蔓延的趋势,身处第一线的纺织品生产商和出口商则较为敏感,特别是遭遇了反倾销的生产商。美国对我国聚酯短纤的反倾销官司,被业内人士视为风向标。有关反倾销事务专家表示:美国在此反倾销中裁决的松紧尺度将可看出美国下一步对我国纺织品的态度。
浙江一家聚酯短纤的生产商表示,去年欧盟反倾销已经把很多我国化纤企业挡在欧洲市场大门外,美国如再进行反倾销,两大主要出口市场都将丧失,国内需求又一直不旺,化纤业的日子将更不好过。
鉴于国外对我国纺织品倾销起诉的现状,业内人士建议,国内企业除了积极应诉外,更应立足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人民币升值、能源、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贸易摩擦日盛等因素,都要求我国纺织业走出低价策略,培育自主品牌,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