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对原产于这3个国家的新闻纸采取反倾销措施已有10年历史,中国新闻纸产业代表此前曾向商务部提交了期终复审申请,但后来又撤回了申请。中国造纸协会秘书长赵伟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解释了撤回的原因。他说,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的新闻纸产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纸的产量和质量都在提高,目前已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我国造纸产能难以满足市场对新闻纸的需求,国家允许进口部分新闻纸来弥补不足,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国外新闻纸的倾销行为。
从1995年起,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的新闻纸大量低价向中国出口,使中国的新闻纸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原本要上千美元1吨的新闻纸,在中国只卖到几百美元1吨。1996年,国内新闻纸进口量占国内需求总量的40%。
据有关专家分析,如果进口同类产品的数量占到国内需求总量的10%,即为临界点;占到15%,即为威胁点。而40%的进口比例使得我国新闻纸产业处在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1996年10月,中国新闻纸产业一致认为,中国新闻纸厂家陷于困境是国外进口新闻纸倾销所造成的,但由于当时我国尚未出台反倾销条例,因此未能采取反倾销行动。
199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生效后,9家企业代表中国新闻纸产业迅速向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提出了对进口新闻纸反倾销调查的申请,新闻纸反倾销案由此成为我国首例反倾销调查案。
1999年6月,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当年度第4号公告,认定原产于美国、加拿大、韩国的新闻纸向中国大量低价倾销,对中国新闻纸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决定自1998年7月10日起,对原产于这3个国家的新闻纸征收反倾销税(税率分别为9%~78%不等),实施期限为5年。
据海关统计数字显示,我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这5年间,国内新闻纸产业得到了初步恢复和发展,产能、产量、销量均有20%左右的增长。1998年7月开始实行反倾销措施后,当年新闻纸的进口量就从1997年的45.34万吨跌到23.64万吨,2000年再跌到22.40万吨。新闻纸进口量得到了有效遏制,原先使用进口纸的用户逐渐转向使用国产纸。但是,在2003年,我国新闻纸进口量却又猛增至35.13万吨,较上年增长76.36%。
2003年5月,在5年的反倾销实施期限即将到期时,12家企业代表中国新闻纸产业再次向新成立的承担反倾销调查职能的商务部递交了反倾销复审调查申请。
2004年6月30日,商务部根据期终复审调查结果,宣布自2004年6月30日起,继续维持原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5年。
第二个5年的保护期,再次为我国的新闻纸产业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会。这5年来,我国进口新闻纸的数量也呈总体下降趋势。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进口新闻纸11.3万吨,比上年下降66.9%。2005年,我国新闻纸进口量仅为13万吨,虽比上年有所增长,但进口新闻纸占我国供应量的比重不超过5%。2008年,我国新闻纸产量为460万吨左右,其中进口新闻纸所占比例不足1%,供需基本平衡。
今年6月30日,商务部发布的《进口新闻纸反倾销措施终止公告》称,2009年4月,在第二次反倾销实施期限到期的两个月之前,中国新闻纸产业代表曾向商务部提交了期终复审申请。商务部依法对申请书及所附证据材料进行了审查。但其后,申请人撤回了申请。由于没有申请人申请,商务部也决定不主动发起期终复审,自2009年6月30日起,终止对原产于美国、加拿大、韩国的新闻纸征收反倾销税。
如果继续对进口新闻纸实施反倾销,对中国新闻纸产业将是一个利好,也是对中国新闻纸产业的一种保护。那么,中国新闻纸产业为什么撤回期终复审的申请?
中国造纸协会秘书长赵伟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说明了中国新闻纸产业撤回申请的原因。他说:“我们利用有效的贸易规则,为中国新闻纸产业赢得了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的新闻纸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0年来,我国的新闻纸产量和质量都在提高,目前已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2007年和2008年这两年,我国新闻纸进口量占国内需求总量的比例不足1%。”
赵伟说,中国新闻纸产业代表之所以撤回申请,还考虑到了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他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全球抬头,但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明确表示不会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我们新闻纸产业也是其中一部分,虽然终止反倾销对我们的新闻纸企业是个利空,但我们在综合平衡和考虑之后,最终作出了撤回申请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