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早的一条坏消息是今年3月传来的:欧盟修订了反倾销规则。按照原有规则,欧盟委员会关于贸易问题的提议,必须得到半数以上成员国的支持才能生效,成员国投弃权票实际上也意味着对提案的否决。新规则改为,欧盟委员会的提议只有遭到半数以上成员国的反对才能被否决,否则将自动生效。
显然,新规则是冲着纺织品服装协议年底废除去的。目前,只有欧盟、美国、加拿大实行纺织品进口配额制度,明年起配额手段成为历史,加强反倾销的力度就成为其支持自己陷入困境的纺织产业的最佳选择。
美国方面的未雨绸缪看来丝毫不亚于欧盟,美国媒体正在鼓动着一种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恐慌情绪。拿裤类来说,去年,美国零售商从70多个国家进口了近20亿条卡其布、牛仔裤和其他棉质裤,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仅排在第19位,还不及埃及和莱索托。2003年,中国对美国的裤子出口配额是2800万条,仅相当于美国消费者一周的购买量。
但美国零售商们预计,5年后中国将在美国所有裤类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更有研究机构说,到2010年,美国所有服装进口中,来自中国的将从目前的13%左右增加到80%以上。
这些预判加重了一些同样以纺织品出口为生的国家的警觉。当下,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裤子来自墨西哥、多米尼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及尼加拉瓜等拉美国家,该地区超过25万人靠为美国生产裤子为生。
对于美国舆论鼓噪的中国出口威胁论,这些国家显然乐见其成。不仅如此,它们自身也掀起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热潮。以秘鲁为例,去年12月24日,秘鲁决定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实施200天的临时贸易保护措施,今年5月,秘鲁又决定对中国的轮胎征收反倾销税,该国还正在对中国的陶瓷餐具、罐子、茶壶、煎锅和焙盘、铰链等进行反倾销调查。
作为安第斯共同体的成员,秘鲁的做法一旦被该组织其他成员所效法,那么大量的中国产品就将被拉美国家拒之门外。
加入WTO后,中国产品被控倾销的案例明显增多。美国先后向中国的纺织品、钢铁、彩电、水管、虾、家具等征收反倾销税,欧盟则指控中国纺织品及打火机倾销,日本则一直紧盯中国农产品。就在上周四,美国政府又裁定向中国进口的塑料购物袋、熨衣板和工业酒精征收反倾销税。
“WTO给我们带来的是不是泡沫呢?”高佩琨问道。他现在不仅为自己的企业担心,也为同行担忧。因为一年来有大量的服装厂、纺织厂在全国四处开花,这股风在江浙、广东刮得最猛。之所以如此,对欧美等国取消配额后出口市场的乐观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签署了四个附加的条款,包括:反倾销案件中非市场经济地位规定,期限15年;“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期限12年;“纺织品限制措施”,期限8年;还有一个就是过渡性报告审议机制。
其中最要命的是关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这一条往往令对手在发起对华反倾销时信心十足。
WTO关于倾销的定义是: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并对进口国相关工业造成了损害的行为。
反倾销案发起国的调查当局如果认定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替代国)的成本等数据,计算所谓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施以对应的增税措施。
印度经常被用作对华反倾销的替代国,但是印度的成本平均高出中国同类产品的20%至30%,甚至更多。
过去一年来,中国从国家层面上发起了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密集性外交活动,先后获得了新西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的支持,但中国最大的三个出口对象美欧日却始终不愿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