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政策研究室主任陈民表示,首笔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成功发行表明,开行从1998年提出并长期推进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终于有了一个成果,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对开行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市场对开发银行业绩和能力的认可,将对促进我国投融资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资产证券化,通俗地说,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获取融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作为一种金融产品,资产证券化在一些国家运用非常普遍。目前美国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3/4以上的汽车贷款是靠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提供的。
我国首笔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推出,是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资本市场上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对于宏观金融体系而言,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实现信贷体系与证券市场的对接,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银行信贷资产通过证券化的途径在证券市场上实现了流动,使得原本分离的两大金融体系融合在一起,证券市场获得了来自银行领域的资产来源,拓展了投资品种,而银行的信贷资产通过证券市场获得了市场化的定价和流通性,有效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二,对于金融市场的投融资结构而言,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能优化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丰富资本市场投资品种。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直接融资比重过低,而且资本市场投资产品的品种和规模都相当有限。这就造成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而资本市场的功能未能有效、充分发挥的弊端。信贷资产证券化就使原本间接融资形成的资产转化为直接融资的证券形态,平衡了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一种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
第三,对发起证券化的银行而言,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能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并引入市场约束机制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银行通过证券化使得原先难以流动的信贷资产获得了较大的流动性,以便于有选择地通过证券化配置资产,优化其资产结构。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为银行体系引入了外部市场约束机制,通过严格的信息披露,市场化的资产定价,提高了信贷业务的透明度,能促使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以后,国内金融业对外资金融机构将全面开放。如何面对外资金融机构强有力的挑战,是摆在国内金融机构面前的严峻课题。银行业应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试点中,学到不断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增强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真本领,从而提高金融机构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水平和实力,应对开放后更加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