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城市似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有鉴于1999年西雅图的混乱以及此次香港发生的抗议活动失控,几乎没有城市争相主办2007年的下一届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城市宣布有意主办下次会议。
据传,只有科威特和新加坡可能有意于此,后者则随时准备充当替身。这两国政府都属威权,对于公众反对意见的容忍程度较低,公众骚乱也较为罕见,这可能并不是一种巧合。这正是世贸组织素有吸引麻烦制造者之名的由来,将来愿意主办的国家可能只有那些即便不是公然压制,也是限制言论自由和民主权利的国家。
这有些讽刺意味,要知道,多边贸易体系的构建者们原本认为,这最终会推动自由社会的发展。不过,如果这能使世贸组织会谈从庞大、嘈杂的马戏场,变为能达成更多成果的地方,这也不全然是什么坏事。这样还能与该体系创建者的想法更为接近。
在那些云集在香港会谈周围的人中,没有几个人真的是想对谈判施加影响。一些商界游说者不太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去那里。在街头闹事的韩国农民和许多非政府组织则任务明确:吸引记者,抢镜头,上演有可能在全世界转播的公关秘技。
参与谈判者同样也渴望宣传机会。会谈的前半部分是没完没了的新闻发布会。在大多数发布会上,部长们只是重申既定立场,同时攻击对方。只有在最后的48小时,由于大家都担心最终将一无所获,他们才真正开始投入会谈。
数次世贸组织会议最终都沦为漫无休止的媒体盛会,这不仅有失颜面,同时使得会议的成果寥寥。成功的会谈需要在政治方面作出痛苦的决定,来打破贸易壁垒,这必然会招致那些壁垒保护之下的人们的愤怒。正如一位经历数回合贸易谈判的老手曾经说过的那样,这些贸易谈判是这样的论坛:一些国家的政府凑在一起,共谋有违其国内生产商利益的勾当。
曾几何时,贸易谈判不过是由少数关系密切的成年人关起门来进行的,而外面的世界则对此漠不关心。如今,贸易谈判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电视、报纸和网站争相报道,并推助着激进主义者的活动。
呼吁提高透明度的要求或许已得到了满足。但迄今为止,世贸组织在自由化方面的成就不足挂齿,表明其收效甚微。而媒体的不断曝光,不太可能使政客们更愿意否决其国内选民的反对意见。相反,这反而加大了他们以捍卫“国家”利益的名义,在公开场合迎合选民的可能性。
一名新闻记者去质疑公开性,这看起来有些奇怪。然而,有些决定最好是在封闭的环境下做出。没有哪国政府公开举行内阁会议。也没有人真的会对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Board)会议秘密召开提出异议。尽管事实证明,美联储决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超过世贸会议的决议。
同样,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保密,并不意味着责任的缺失。无论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的结果如何,都将遭到其149名成员议会的痛斥。只要有一个成员认为有失妥当,这项决议就将夭折。
要想推动全球自由化进程,世贸组织在全球贸易中占据绝大多数份额的50多个主要成员,就不应满足于哗众取宠,而是应该踏下心来,进行认真的谈判。谈判场所远离狂热的人群,会减少大家注意力分散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任何政府愿意效劳的话,或许应该让P&O 邮轮公司(注:公海油轮公司)代为主办。毕竟,这不是贸易谈判代表们第一次发现自己在茫茫海上迷失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