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导入、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五个环节,要想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联系紧密,课堂教学结构紧凑,需要注意课堂过渡语的使用。
课堂过渡语主要的作用是承上启下,除此之外,它还具备以下几种作用。
对各环节内容的“穿线”作用即在一堂课中,运用教学过渡语把教师施教的各种手段、各程序的内容、方法等有机地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使整个课堂上下贯通、结构紧密、浑然一体,以整体形象感染学生。
课堂上运用过渡语,可以提醒学生下一环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注意力。如运用质疑和设问方式过渡可以激发思维,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为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起一些引导作用。
如果在教学过渡时,采用复述式或总结式的过渡语,就等于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要点再重温一遍,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要点的印象,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不清楚的地方学生还可以立
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过渡语用得巧、用得妙,加上教师生动的表述,将会给课堂教学增添美感。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深,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特色得到充分展现,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得知识。
“本节课我们学习……内容”来过渡。再比如,在讲授《伟大的友谊》一课时,在分析讲解了第二段文字以后可这样过渡到第三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是第二段的内容,下面紧接着我们学习第三段内容。”
此种类型的过渡语,是一种基本用语形式,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都行。如用于课堂教学中间某环节,教师就说
“刚才我们学习了……内容,下面接着继续学习……内容”之类的语言过渡。比如数学课:“例一的内容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老师相信,仿照刚才的学习方法,你一定会很快学会例二。”简洁明了的语言,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这类过渡语一般用于教学环节之间或课堂教学环节之末。教师在上一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择其重点做一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这类过渡语的特点是能把教学的重点再现出来,加深学生印象,巩固教学效果。如在《丰碑》一课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一组填空题:
活活地(冻僵)在冰天雪地里,是因为他的御寒衣服(单薄)得像树叶、像箔片,但是他毫不畏惧死神的降临。因此在临死的那一刻,却显出(镇定自若)的神情。
”结合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填上合适词句,并把填上的三个词联系起来去想更多、更深的问题。学生从填上的词语中想到:“老战士在这么冷的冬天为什么穿这么薄的衣服?他的御寒衣到哪里去了?这位老战士到底是谁?军需处长怎么会不发给他棉衣呢?”让学生用填上去的词语实现教学进程的跳跃,串联起课文的本质信息,直奔文章主旨。
教师用一句话把上一环节内容说出来,然后提出问题,引入下一环节施教内容。这类过渡语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常用而又较好的一种过渡手段。如果教师能够深入研究问题的提出方式,把握问题的层次和梯度,配之以声情并茂的表述,将会给你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如小学数学课,在学习了平均数的含义以后,说: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知道了平均数的含义,而且会求平均数了,你们觉得学了这些知识,能解决哪些问题?”用这样的过渡语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类过渡语一般是把上一环节或几个环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复述一遍,或结合板书复述,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施教内容上来。这种过渡方式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还可以帮助中差生重温上一环节知识点,既有温故的作用,又为新授知识做了铺垫。
这类过渡语是教师对上一环节或以前所学知识的优劣、利弊进行精要的简评,从而提出新授知识点的一种过渡方式。这类过渡方式的特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上一环节知识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暗示学生学习下一环节内容的方法,以便把上一环节知识与下一环节施教知识进行比较教学。
课堂教学过渡语既是教育职业用语,又是一种语言艺术,考生应该注意这类职业语言的特点和作用,逐步达到会用、善用、巧用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