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之一,规定目标明确,顺应民心。部分组织或部门,打着考察、招商之类的旗号,公款出游,铺张浪费,近年来屡见报端,影响恶劣(甚至是国际影响),已成痼疾。
原因之二,规定对症下药,有备而来。公款出国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隐蔽性。民间对此说得比较形象:“邀请是买来的,护照是因私的,项目是编造的,花钱是摊派的,审批是违规的,时间是超期的。”此次规定,从源头上为公款出国游戴上了紧箍咒,有很强的威慑作用。
相关规定的出台并不是孤立行动。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另一条相关新闻:本月22日,国家预防腐败局在其官方网站推出《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调查问卷》,向全体网友调查我国因公出国(境)的现状。该调查为期一月,以不记名方式进行。
重大意见的出台,与征求民间意见的实际举措相结合,也许能加深我们对这次规定的了解。我们感受到,在相关规定的背后,是一种务实的姿态,这正是百姓对党和政府工作最高的期许之一。
上述规定,只是中纪委近年来面向党内痼疾,频频重拳出击的系列举措中的一个,我们简要作一回顾便可见端倪:比如,今年5月,将党员干部违规干预工程建设细化为9方面39种具体行为;2009年对“小金库”行为的界定和治理;2008年提出党员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限制国企老总自定薪酬行为;2007年,出台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
虽然相关规则层出不穷,但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所以,关注现实的民众当然依旧有理由质疑。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些痼疾,所谓“积重难返”,不会轻易缴械投降;而且,甚至如同深入肌体的病毒,会在对抗过程中不断“变异”,发展出新的“耐药性”,治理将是长期艰苦的过程。
尽管如此,连续出台规则的务实姿态,给了我们信心。温总理说过,信心比金子更宝贵。严格务实的制度建设是首先必需的,接下来,我们更希望能看到制度因为被执行而闪耀出威严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