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这样吧,我们就仿效古人的做法,把这争议的三米地基暂时空出来,做一条巷子方便大家通行,地基一人一半,怎么样?”张庭长高兴的提议道。
“行,就按庭长说的办!”两个争论多年的“冤家”竟异口同声的喊道。
这是发生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法院某乡下法庭的精彩一幕。事情的缘由还要从今年的一个案子讲起:2003年4月,原告周某从该镇供销社手中购买了店面一间,并与卖方约定从该店面后墙起的九米土地给原告作拆旧建新使用。被告李某的父亲系该供销社老职工,并一直管理、使用着该九米空地中的三米地基,而供销社出让店铺时未通知李某的父亲。李某由此拒绝退出房屋并带人强行阻止原告拆旧建新,双方争执不断并差点拳脚相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几经调解均无收效。原告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退出占用的三米宅基地。
法院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张庭长没有简单的一判了之,而是多次到现场了解情况。通过走访发现,原、被告为争夺这三米地基已经耗时六、七年,双方都有想罢手的意思,只是碍于面子问题而拒不让步。并且,通过当地村干部提供的信息,被告家族有几个长辈平时在村里很有威望,被告也对几位长辈较为敬重。
承办法官由此灵机一动,遂召集原、被告及被告家族较有威望的这几名长辈来到法庭。双方人员到齐后,承办法官没有坐堂审案,却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当上了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也就是当时的宰相。邻居吴氏欲侵占他老家家人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受到震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遂成了“六尺巷”,由此传为一段佳话!”
故事落音,见到原、被告双方都触动颇深,对立情绪也缓和了很多,张庭长趁热打起了铁:“俗话说,千金买宅、万金买邻,远亲不如近邻。邻里是一种缘分,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平时邻里多来往,遇事多商量,多忍让,关系就会越处越好,人也会更加开心。凡事只想自己,一步不肯退让,最后可能受到更大的损失……”庭长一番朴实却在理的话,听得旁边人不断点头赞同。最后,在被告家族长者的劝解下,周某与李某冰释前嫌,争着相让,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颇具喜剧色彩的一幕。 来源: 中国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