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公有草地,人人有权利使用,却无人有义务维护,结局是什么呢?每个牧羊人都会带大群的羊来吃草(局部最优)——他们知道草地承受不住,就更不愿落后于人——最后公地不复存在(全局最劣),这就是“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有很多衍生情况,例如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有效性”是一块公共资源,自1928年发现青霉素以来,全人类都受益于此,但没人需要对这种有效性负责。
于是,为了一次治病效果好,很多人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可是这样做的人多了,就会产生耐药性强的超级细菌,令抗生素逐渐失效。
每年,中国生产并消耗着全球近一半的抗生素,虽然其中多半用于饲养禽畜,但这并不改变滥用催生超级细菌的事实。
又如滥用形容词:“形容词的有效性”也是一块公共资源,人人都用,无人管理。于是,为了一次表达效果好,很多人随意使用最高级形容。可是这样说的人多了,就会导致词义弱化,原有的形容词逐渐贬值。
多年以前,“美女”一词表达了对女性容貌的赞美。但是逢人就喊“美女”的人越多,这个词的效力就越弱。如今,“美女”一词几乎是对任何女性的日常称谓,而赞美颜值需要“大美女”“超级大美女”“女神”等等。
有人会说,这些词也没用了。日本人又发明了一种办法——加时间或空间限定词。先是“十年一遇的逸才”松井珠理奈,后是“千年一遇的美少女”桥本环奈,中国的鞠婧祎被他们冠以“4000年一遇的偶像”,小栗有以是“20000年一遇的美少女”,百川晴香是“300万光年一遇的美少女”……时空还在持续贬值中。
拉长时间尺度,更容易看出词义的弱化。两千多年前的《左传》里,“饿”表示比饥更严重,已经无法自主进食的状态,“饿死”表示真的饿死。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下午四点就能听到“我饿啦,饿死啦!”
除此之外,大到全球气候、海洋资源、生物多样性,小到人行道上的空间,都面临着公地悲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