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工作人员的回答颇具黑色幽默,让人不禁想起一个流传已久的段子,"我想活在电视新闻里,那里没有高房价,没有高物价,那里的农民年收入二三十万,那里的城市低收入居民住着月租七十七元的房子,大学生就业率几近百分之百鈥︹��"
当然,这种调侃并非全然指摘新闻不实,只能说新闻仅仅反映了现实生活的一个侧面,而非全部。真实版的百姓生活里,还是被"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等问题困扰着。
办理准生证也好,户籍转移也好,只要当百姓需要和行政办事机关打交道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困扰正来自于北京回龙观地区办事处的这种态度。"就得等"的回应方式,正是人们最常见到的窗口惯用口吻。
其实,窗口里面的基层办事人员,何尝不是普通民众的一员,换个场合,他们同样有成为"窗口态度"受气包的可能。更何况,一旦"窗口态度"被媒体曝光,他们也成为新闻主角的时候,恐怕首当其冲被追究责任的也是他们。因此,将普通民众无法像新闻里那样,享受到各种优惠政策的原因归咎到他们身上,未免有些舍本逐末。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许多便民、利民政策。如果这些政策都能落到实处,可以为百姓带来许多实惠。但顶层设计的问题解决了,基层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便人们拿着中央的红头文件,去主张自身合法权益,都经常难以对抗现官现管的势力。政令不畅,才让百姓产生想要活在新闻里的愿望。那究竟是什么阻隔上情下达,造成了新闻里的生活与现实生活割裂的局面呢?
除却个别基层办事人员的官僚作风以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政令落实细节的缺位,乃至于个别政策制定缺乏合理性的论证。以准生证办理为例,身边一位朋友,双方夫妻均非北京户籍,却长年在北京工作,在女方怀孕后,不得不从北京到内蒙古,从内蒙古到北京,从北京到重庆,从重庆到北京鈥︹�Σ恢栏橇硕嗌僬隆�
折腾的是老百姓,伤的却是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好感。而由此引发的汹涌民意,也直接推动了计生委要求简化办证。然而要求简化的通知发出后数天,即便是在北京地区的基层办事机关,这一政策仍未得到落实。可见,一纸通知的背后,缺乏具体执行细节的支持,没有详尽的推行时间表,没有拖延执行的惩处机制,才使得政策出了新闻,就变了样。
活在新闻里的美好寄望,人人都有。可真正将其变为现实,不能靠基层干部的心情,不能靠民间力量对权力的监督,还要靠制度设计的合理和政策执行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