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政府还专门开展了群众进机关活动。2013年11月6日,31名农民工代表被请进了市政府,让农民工提意见。市长梁宏贤面对面与农民工座谈,虚心听取他们对政府机关服务群众方面的意见,现场解决了部分农民工在延安打工遇到的困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深入推进"阳光政务",是延安在建立群众和服务对象监督评价机制过程中的一大亮点。他们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及时发布政务动态、接受群众监督。凡是事关群众的办事程序,办理时限、服务标准和服务承诺以及"三公经费"等群众关心的重点内容,全面向社会公开。由市纪委、监察局在群众和服务对象中聘请监督员,建立群众监督人员库,统一配发证件,对各试点单位党员干部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态度进行常态监督。截至目前,参与监督试点的延安市发改委、规划局、工商局三单位共聘请监督员30人,参与相关会议和监督检查60余次,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延安市发改委采访中,记者发现他们从主任到一般科员,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放一个红色牌子,上面写着四个大字"马上就办"。发改委的一位科长说:"群众看了这个牌子,你态度不好,不认真办理事务,群众当场就会提意见,也会在测评表上给你打上不合格。"在市发改委,记者见到了来咨询业务的延安赛宇公司经理马宇,他对记者说:"这小小的牌子作用太大了,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见了,我们来办事心里舒畅。"
作风好不好,关键是看群众满意不满意,要让群众来监督评价。为了使群众和服务对象评价机制落得更实,延安市委推出了"一测、二评、三运用"的新机制。一是广泛组织"测",考量群众"满意度"。"测"即通过发放测评表,进行满意度测评。由市纪委、监察局统一印制既有共性特点又有个性区别的群众满意度测评表,在每次群众办完业务后当场发放,并提供寄往市纪委、监察局的专用信封,由群众自行填写并决定投递,市纪委、监察局统一汇总后反馈给单位和个人,并会同单位分析测评结果,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和组织处理措施。目前,共发放测评表610份,收回427份。二是现场公开"评",增强群众"认可度"。由市纪委、监察局组织评议会,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别是有直接联系的基层群众代表和服务对象中随机抽选人员组成质询团,对三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现场评议和质询,并将质询结果向社会公布。试点开展以来,已召开3次评议质询会,现场提出质询问题39个,其中21个确定为应当解决,目前正在整改之中。而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也都给群众以满意答复。三是注重结果"运用",提升群众"信任度"。"运用"即运用结果。坚持把评价结果与考核评定、奖励惩处和任用干部相结合,对评为不满意等次的,对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要进行诫勉谈话。连续2年被评为不满意的,对其分管领导和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同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探索推行干部末位交流轮岗和查究制度,对群众反映问题多、满意度处于末位的干部,实行交流轮岗,责任查究。试点工作开展半年来,市规划局已对15名科级干部、30名行政执法干部予以轮岗。
真心为群众服务是延安建立推行群众评价监督机制的核心,也是落实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上提出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衙门作风的具体行动。
在延安市工商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们运用群众提出的建议,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企业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除国家明文规定的一些领域,所有要搞经营的人,在延安都能先进市场,后完善办证,从而促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为了让群众"好找人、好办事",延安市工商局在醒目位置公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业务人员的房号、电话和受理业务等信息。
延安还探索推行群众问政制度,在做出重大决策部署时,主动邀请群众代表参与讨论。市上建立了干部的文明用语、服务态度、延时服务、代办服务等制度,努力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简政放权,按照"能放全放、能下全下、能停全停、能交全交"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清理和减少审批事项,再造工作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积极探索推行"马上就办"制度和联合审批、并联审批等提速增效举措,建立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机关效能制度。
在采访中,延安的群众普遍认为,"群众监督评价机制"与以往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这一机制是对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深化,使监督手段由"自上而下监督"扩大和延伸到"自下而上监督",变"自己评自己"为"群众评干部",评议结果更具真实性、客观性和广泛性;第二,这一机制是对党风政风行风评议制度的深化,评议和监督者是与被评议单位有紧密业务往来的直接联系人和被服务对象,是"有联系"的评价;第三,这一机制是对干部述职考核制度的深化,也就是说对干部的评价,不仅组织部门通过述职考核掌握情况,而且还要让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服务对象来评价,让群众说了算。通过群众的眼睛发现优秀干部,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因此,群众对这一机制非常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