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月1日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领导干部不能在公共场所吸烟、应劝阻他人吸烟等提出要求和规范。
在中央反腐倡廉、匡正风气举措密集出台的当下,领导干部带头禁烟,不仅是我国公共场所控烟进程中的有力信号,更是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发扬民主作风、防范贪腐浪费的具体细节。在采访中,业内专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期待将领导干部公共场所禁烟的要求做实在、做长远,彻底遏制陋习,保障公共健康,提升社会文明和党政干部形象。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2003年,我国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多个省市开展公共场所控烟地方立法,并在执法机制上做出探索;但是,烟草流行水平仍然居高不下,严重损害公众健康。2013年年末,《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发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及时劝阻和制止他人违规在公共场所吸烟,要把各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
“作为多年从事控烟工作的卫生工作者,我非常振奋。”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吴宜群表示,“通知规定的禁烟场合覆盖了一般公共场所、公共办公场所、公务活动等,意味着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上都要做表率,并主动接受监督;五条规定条条具体有力,体现了中央控烟的决心。”
业内人士坦言,我国公共场所禁烟难,某种程度上讲,一些领导干部负有责任。吸烟被视作不拘小节的个人习惯,甚至是“领导风范”的一种体现,见面寒暄香烟“开路”,大会小会烟雾缭绕;机关控烟成难点,并缺少监督、罕见处罚。
“在上海乃至全国控烟的进程中,领导干部都是关键。”上海市爱卫办主任李忠阳说,“只要领导干部带头,就能带动周边的人;只要领导干部重视,无烟机关建设乃至全社会的控烟工作就能顺利推进;反之亦然。”她表示,中国的控烟工作,一直遭遇观念、利益等方面的重重阻力,中央的通知,将是我国控烟履约进程中的重要推动。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在公共场所禁烟,将有力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健康。同时,通知还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活动中严禁吸烟。“一些地方和部门公款消费烟草,甚至发红头文件,推销摊派卷烟,消费高价卷烟,这种‘权力消费’败坏党风政风,助长奢靡之风,增大行政成本,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中国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表示,“通知要求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敬烟、劝烟,严禁使用或变相使用公款支付烟草消费开支,将会极大遏制公款消费烟草制品等腐败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认为,公务活动中的烟酒不少是公款消费,而且还要力求高档,否则似乎就有“不敬之嫌”。领导干部“好这一口”,一些钻营的人往往会投其所好,就会打开贪腐的闸门,自我膨胀、甚至乱伸手。
“对领导干部来说,吃、穿、住、行等作风之事样样不可轻视,许多‘小事’让群众深恶痛绝,‘禁烟令’是防止小病养成大患的必要之举,从细节上管住领导干部的作风积弊。”
专家们表示,从细微处抓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体现出了一种“微管理”思维。近期,中央连续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等多项规定,务实、具体,抓实了改进作风的“牛鼻子”。
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浦兴祖认为,中秋节不发月饼、不用公款印寄贺年卡、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等细节,一道道“处方”正医治着长期以来被群众“看到眼里,骂在嘴上”的“毛病”。“抓好这些细节,聚沙成塔,潜移默化,能起到让党风、政风风清气正的作用。”
根治公共场所吸烟的社会痼疾需要破除阻力,而领导干部改进作风贵在落实和长效。不少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能否坚持带头禁烟,作风建设能否取得实效,仍心有疑虑。
安徽省一名大学生村官表示:“如果领导在公共场合吸烟了,我们看到以后该怎么办?直接把烟掐了吗?谁来监管是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合肥市政府公务人员小杨也认为,领导干部带头控烟是好事,但光有禁令没有明确监督主体和惩罚措施,恐怕难以刹住不正之风。
“严厉监管比一摞纲领更有说服力,看得见的成果也比信誓旦旦的承诺更有效。”文军建议,“禁烟令”出台后,须有一套具体可行的制度细则来落实严格的惩罚措施,让打马虎眼的官员能真正感到“难受”。此外,公众和舆论监督的渠道也要力保畅通有效,各项制度、典型案例应定期公之于众,让群众看到成果,敢监督、常监督。
“群众监督其实就是最好的禁烟药。”一名基层工商所公务员告诉记者,调至服务大厅工作以后,每天见的老百姓多了,不少人当面指出吸烟行为有损公职人员形象。“领导主动戒烟,逐渐一个部门都没人吸烟了,前来办事的群众,也就没了递烟或吸二手烟的担忧。”
如何放大禁烟行动中的“领导效应”?吴宜群建议,可在“两会”等场合营造百分之百的无烟会场和无烟代表委员驻地;同时,定期通报控烟先进和违规实例等。
浦兴祖表示,加强作风建设,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发挥“钉钉子”的精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发现一起,就曝光一起、查处一起。“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攻坚战,需要优良的党风政风来支撑,只有抓细节、抓小节、抓年节,整风不嫌事小,强化底线思维、强调公共伦理,才能从根本上革除作风之弊。”(记者仇逸、吴振东、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