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南京市党政机关大院迎来了首个“公众开放日”。当天,近400名市民及海内外友人分8批进入大院参观。南京市委书记、代市长等机关干部作为服务志愿者给游客讲解,并送上新年祝福。
这并非南京市政府心血来潮的举动。早在去年11月份,南京市就已向社会宣布,将选择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机关以及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规划局等11个部门作为首批开放单位对公众开放参观,以后将逐步全面推开至全市其他各政府部门,首批单位的开放时间除了今年元旦外,还包括5月1日和10月1日。显然,这是南京市政府试图把机关开放制度化,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的一项举措。
长期以来,多数党政机关给人以神秘的印象,这首先是因为一般民众很少有机会进入机关里,更不用说是“游览参观”。长期的隔绝虽然增加了政府机关的威严,但却失去了亲和力,拉大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机关游”向公众开放,首要的作用就是有利于政府机关的“祛魅”,普通民众可以走进机关大院,消除了对政府机关的好奇心,同时也拉近了政府机关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不要小看这种“祛魅”,现代政治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要祛除传统权威主义的做法,现代政治权威的建立恰恰是要亲民,要与民众打成一片,才能获得民意的支持。在不少现代国家,政府机关向公众开放是基本惯例,普通游客经过安检,在政府机关里见到总统、总理并不稀奇。
从“壁垒森严”到“对外开放”,说明我们的政府机关已经逐步意识到现代治理方式的作用。从元旦当天的实际情况来看,南京市民对政府的这一举措普遍表示认可,很多没能进去参观的市民预约了下一次公众开放日。除了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之外,机关开放还会起到实际的效果,比如可以发挥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作用。不少政府机关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政府公职人员甚至在上班时间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票和网络购物。如果“机关开放”的频率提高,那么,市民在参观了风景的同时还能观察到政府公职人员的一言一行,客观上会起到一种约束作用,这也算是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一种监督。当然,党务政务公开仅靠机关开放远远不够,政府工作人员的效率和工作态度靠这几天的监督也远远不够,但一个简单道理再清楚不过,那就是只要是公开,只要一切政务阳光化,公权力就会受到监督。有关部门不妨在开放机关大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畅通市民表达意愿、抒发心声的渠道,促进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开放机关大院成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一个契机,而不只是单纯停留在形式和表面。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政府官员更加亲民,这是南京市政府机关大院对公众开放中蕴含的现代政治意识。放眼全国,像南京这样把机关开放制度化的例子还比较少。南京的经验说明,这样的举措是受到群众欢迎的,其他地方政府不妨都学学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