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聽 长篇通讯《“最美县委大院”的故事》2013年12月10日在光明日报发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事实上,“最美县委大院”并不是湖南特有的现象。记者经过走访,在河北、河南、广西等地也发现了一批几十年不搬迁、不盖新楼的县委机关大院,并记录下这些县委大院的故事。
河北灵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力十分紧张。60年来,他们也曾多次打算修建新办公楼,但每回都将钱用在了其他急需的地方。
河南卢氏县委大院里,1957年建成的一排排“土坯房”依然保持原样。卢氏县2012年财政收入4.25亿元,其中整修县委大院只花了20多万元,其余的财力全部用于改善民生。
广西阳朔县委大院只有两栋低矮陈旧的办公楼,大院的门总是敞开着,人们经常能见到县委领导在院门口与群众拉家常。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姚桓说,从湖南到全国各地,这些县委大院是一座座丰碑,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优良作风,“让人感动,发人深思”。(记者邓凯、王逸吟)
长篇通讯《“最美县委大院”的故事》于2013年12月10日在《光明日报》刊发后,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湖南省其他几个县委大院,亲身感受到这些红砖房木楼梯背后历久弥新的艰苦朴素的作风。与此同时,我们的“寻美之旅”并没有停留在三湘大地,在河南卢氏、河北灵寿、广西阳朔,记者也发现了几十年如一日、不搬迁也不盖新楼的县委大院。今天,我们带您走进这些简朴的院落,为您续讲“县委大院的故事”。
在湖南溆浦、蓝山、临澧、石门、新邵等县,一座座简朴的县委大院成为百姓心目中一道道“不老的风景”。县委机关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这片红砖房木楼梯的老房子里,庭院仍在,老家什仍在,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艰苦朴素的作风仍在。
怀化市溆浦县的县委大院位于县城卢峰镇中心地带,自唐代以来,这里就是县治所在地,至今已有1490多年的历史。县委大院里的9栋办公楼大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甚至是百年前的县衙。25个机关单位,532名工作人员,加上200多户院内居民,县委大院的空间显得很狭小。
县委曾经计划重建综合办公大楼,1500万元建设资金也被列入1996年财政预算。然而,当年的特大洪灾打断了这一计划。为了修筑防洪大堤,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县委决定由“机关干部带头捐款集资,和全县人民一起勒紧裤带搞建设”。
历时18年,历经7任县委书记,全长2.77公里的防洪大堤终于在2013年形成闭合圈,成为县城的美丽风景。而2009年建成的屈原学校则是城区最美的建筑,这所由政府投资3000万元的学校化解了当时的大班额问题。4年后,县里又投资1.3亿元建设城南学校,这所按怀化地区最高标准设计的学校将于2014年秋季建成开学。
溆浦县委书记蒙汉说:“一张好的蓝图要干到底,特别是像办学校这类事情,本身就是一件造福后代的事情,尽管我是后来接任的,但是我们也要接着把它做好。”
86岁的溆浦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双法说:“在溆浦这个山区县,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个老传统。以前,每年一过完年我就下乡了。在老百姓家里我只吃一碗饭,不敢吃饱。为什么?老百姓太苦了,我要多吃,那一家子可能就要饿肚子了。”
洞庭湖畔的岳阳市岳阳县几经行政区划调整,正式建县于1983年。建县初期,800名干部被派到岳阳市荣家湾镇搞筹建工作,6栋平房就是县委所在地。1987年,县委建起了一座5层办公楼。之后26年间,县委大院一直保持原样。岳阳县县委书记毛知兵是2013年4月从临湘市调任岳阳县的,他的办公室也是一个典型的“蜗居”。毛知兵说:“我的办公室看起来是有点小,不过够用,这边5平方米是我的工作空间,那边7平方米用来接待客人。”
老院子,修修补补又3年。岳阳县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晏军辉说,县里也曾经有过两次搬迁动议。2007年前后,县委计划重新选址建设新的县委大楼,相关资金也已经到位,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已经设计好的蓝图被束之高阁。
2008年,岳阳县新墙河遭受砷污染,整个县城一片恐慌。原计划的3000万元县委大院建设资金,被全部投入建成了惠及岳阳县城以及3个乡镇的饮水工程。
2009年,当县里再一次谈论要不要重建县委大院时,3个工业园区的建设方案同时被摆到了决策者的案头,为全县人民谋发展在前还是改善干部办公环境在前?在县委班子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一道选择题。
30年过去了,岳阳县建成了51公里的一级公路,乡村公路修到了村组,并成为全省的教育大县。这个没有公园的城市还下大力气建设了一个市民广场。其间,1290多名在洞庭湖上漂泊的渔民上岸,住进了渔民新村,县财政收入从全省倒数跨越到全市前三。
常德市临澧县是开国元勋林伯渠和著名作家丁玲的故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临澧以10万劳力10年自力更生,办起亚洲最大的青山水轮泵站,闻名全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当时被称作“湖南第一村”的太平村的崛起,临澧再次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今天,这个县的教育、医疗、农村养老、安全饮水等条件在湖南名列前茅,但县委一直在60多年前建成的几栋破旧的红砖瓦片房里办公。
临澧县县委原副书记王宏忠说:“我们不和别人比阔绰,比的是有没有为老百姓多干实事。改革不能光想着自己先受益,应该想到让群众先受益。”
在临澧县林伯渠故居,一幅名为《夜行军中的老英雄》的画作引人注目。须发斑白的林老先生在长征路上,右手拄着手杖,左手提着马灯,照亮队伍前行的路。1955年6月,林老回故乡调查,就在县委大院组织部这栋小楼的二楼座谈。当事人回忆,林老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凡是对群众有利的事,要多做。”
“在财力和各种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工作重点要有所倾斜,把精力投入到为老百姓办事也是应该的。”临澧县县委书记杨琦明说。(记者 唐湘岳 龙 军 光明网记者 禹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