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拨开社会历史的重重迷雾,抹去蒙在社会历史表层的厚厚尘埃,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从而提出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无论在何种条件下,人民群众都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力量。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通过人民群众推翻旧的反动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来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逐步形成了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是我们党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群众路线与人民民主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民主这个概念,一开始就是与权力和统治联系在一起的。人民民主的实质就是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历史的主体,真正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真正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真正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视野中,人民民主、人民主权,不只是一个抽象的伦理概念,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上,必须实现于社会政治实践的现实中。这就是人民自己创立国家,自己建设国家,自己监督国家,拥有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管理权力。从这里可以发现,在社会历史主体、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主权、人民利益等问题上,群众路线与人民民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说群众路线在本质上就是人民民主路线。中国革命的实践表明,群众路线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路线,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实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的历史必然。所以,群众路线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内容。
人民民主是有史以来人民大众的愿望和追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高举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帜,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开辟了资产阶级民主的新道路,这是民主发展进程中的光辉实践。但是,资产阶级民主的阶级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毫无民主自由可言。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孙中山先生以“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人民觉醒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了长期的英勇奋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而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中国人民在实践中认识到,照搬西方民主制度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我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出发,从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我们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共同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国家,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参政的民主党派不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而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使各方的力量和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发挥,各方的利益得到最高限度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不仅保证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而且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弘扬群众路线优良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这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伴而行,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将群众观点概括为六个方面的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这是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执政党的任务和使命,对群众观点的新的阐释,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指导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评价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标准。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相继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了全面部署,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必须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上述这些思想都体现了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的有机统一,表明群众路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路线。
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的重要思想观点,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务必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深得党心民心。
实践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同实行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群众路线密不可分的。我们应当把握两者的有机统一,弘扬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扎实有效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