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月15日电聽临近春节,外出打工的人们陆续返乡。冷清了一年的烟囱又飘起袅袅炊烟,东北农村很多农民家中又恢复了往日的温馨。不过,在黑龙江省绥棱县四海店镇宝山村,返乡的农民不仅能享受到天伦之乐,还能从合作社领到一个不菲的“红包”。
12日,宝山村村民陈树德从利民玉米专业种植合作社领回了4200元分红。“我有7亩地入股,平均每亩分到600块,比租给别人种能多赚200多元。”陈树德说。
“总算对老百姓有个交代。”忙活了一年的合作社理事长逯德民稍稍松了一口气。
四海店镇党委书记赵励涛介绍说,几年前,宝山村还是全镇出名的“老大难”。“这是个合并村,地处山区,村型大、债务大、矛盾大、人均耕地面积少,我们镇五个村,数这里最穷最苦。”
2012年,村党总支书记逯德民带头搞合作社,逐家逐户做工作,也只有43户带地入股,经营土地仅1000多亩。年底算账时,合作社每亩地的收益比村民个体经营高出250元,村民切实看到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好处。2013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给村民吃了定心丸,当年春天合作社规模就跨越式增长到624户,经营土地17000余亩,占全村土地的九成以上。
逯德民欣喜之余,也感到了巨大压力。“老百姓把地交给我们,我们得对得起这份信任,保证合作社能够长远运营发展!”
没成想,当年一开春就遭遇了天灾。“年初抗春涝保春种,村干部、镇干部日夜在地里抗灾。”逯德民说,“好不容易熬到了秋收,玉米又因为受潮普遍不好卖。但我们合作社规模种植、专业化管理,粮多粮好,有4家企业同时来收购,最终每斤卖上了八毛钱,比个体经营者每斤至少高出五分钱。”
“合作社的好处太大了。”社员张宝友说,“我地多,入社前根本走不开,最多到附近打打零工。今年把地交给合作社,带着几十人到外地干工程,收入一个月少说也有一万,在合作社估计还能再分红四五万块钱。”
合作经营也让村里的留守老人感到日子轻松多了。“我今年65岁了,地种不动了,孩子都分出去过了,老伴身体也不好。”陈树德说,“地入了合作社,我在社里打点儿零工,也得空照顾老伴。”
为了发展,合作社管理层目前都是无偿工作,逯德民今年的收入只有村干部工资加上十几亩地的分红,收入在合作社里靠后。“为了合作社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也在研究制订公积金和干部补贴等制度。”赵励涛说。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更坚定了我们走合作经营道路的信心。我们今年计划修整田间路等基础设施,购置大型农业机械,争取再上一个台阶。”逯德民说。(记者高雪、辛林霞、程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