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随着广东加大对于粤中东西的基础设施投资,今年广东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应该会有所上升。笔者认为,在进行适当投资补课的同时,广东需要坚持这种自我造血的发展模式。未来粤东中西的发展模式,必须坚持实业为主,不可搞造城大跃进。就投资消耗而言,按产业划分,从大到小依次是:基础设施和路桥投资最大,重工业其次,轻工业再次,服务业消耗投资最少。由此,发展粤东中西,如在产业选择上坚持制造业为主,兼顾高新产业和服务业,广东整体投资率仍可相对全国保持低位。
一个地方经济是否富有活力,民营经济是非常重要的晴雨表。预计广东近年民营经济占比将略有提升。在民营经济活跃程度方面,广东近年有所萎缩,这是个值得警惕的地方。2012年广东民营经济从总量上说已居主导地位,但主要是东莞、佛山等地的带动,其他区域,甚至广州的民营经济都需提升。过去十年,权力对市场的干预抬头,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有所停滞,好在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大本营的广东,未来应逐步回暖。
广东民营经济的重新振兴有两大途径。一是进一步开放民营准入,壮大民营经济,另一个被忽略的因素,即是重启国企改革。广东曾是中国国有经济及集体经济改革的先锋,最近十年被中断,未来国企在竞争性领域退出的风潮,将给予广东民营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产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区域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广东在三产占比方面领先于全国。2012年全国三产占比为44.6%,而广东为46.2%。在香港这样一个较强势的三产城市旁边,广东和深圳仍然崛起为全国性的综合经济重镇以及服务业重镇,相当不易。其中,广州三产占比突破60%,深圳三产占比突破50%,与长三角经济区中上海服务业一城独大不同,广东的服务业双巨头模式,使其在严峻的形势下,保持多元的产业结构,具有更强的抗震能力。
不过,广东的服务业相对其在全国的地位与定位,仍显严重不足。正如各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有其定位与分工一样,在国内,随着中国广阔内陆产业转移的完成,将形成一个U形曲线产业结构,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研发和高端产业核心区,以及全国服务业中心,U形曲线的底端集中于中西部。
但目前中国诸侯经济的特点,令广东无法形成相对中西部彻底的产业落差,制约了这种理想产业布局的形成。广东服务业的飞跃,最大条件就是全国市场统一,形成相对自由的产业转移,则广东在全国的产业分工中,可以高新产业、高端制造和服务业为主,实现服务业的全国率先崛起。具体到广东各个城市,广深可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服务业中心;佛山和东莞等经济重镇,可实行强二优三策略,二产与三产并举。
在人均GDP方面,广东2012年略超50000元,为全国水平的约1.5倍,虽仍处于领先地位,但相对广东的经济总量,人均GDP与中国第一强省的地位不符。广东的粤东中西部欠发达,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影响了广东经济的质量与成色。而浙江的发展相对比较均衡,江苏近年来苏北崛起迅速。
加大粤东中西振兴步伐,是广东未来的重要战略。非珠三角的崛起,乃是广东未来战略关键所系。深圳的人均GDP竟然可达到梅州的7倍。如非珠三角能够似苏北崛起那样,基本做到与珠三角的经济总量并驾齐驱,则等于是再造两个广东。由此,粤东西北急需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而珠三角城市亦面临战略腹地饱和的困境,两者正好互补。
一直以来广东都是中国改革的排头兵,经济的火车头,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发展质量的大势之下,广东也需应时而变。过去30年,广东是中国发展最快、相对最富强的地方,未来几十年乃至更久,广东应是中国发展质量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