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记者赵超)“打虎拍蝇”力度有增无减,落实八项规定精神频出重拳,专项巡视、主体责任等新举措令人耳目一新……延续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铁腕”作风,今年以来,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发力,反腐败工作格局更加完备,制度反腐路径愈发清晰,人们对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满怀期待。
巡视,这个词汇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断吸引着公众眼球。与以往不同,如今的巡视改变了内容宽泛的传统做法,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这个中心,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
着力点一转,雷霆之势顿显。仅在去年,中央巡视组巡视中发现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有价值线索就比过去增加了5倍,廖少华、郭有明、陈柏槐、陈安众、童名谦、戴春宁等高官皆因巡视而落马。
巡视如火如荼之际,“专项巡视”的适时推出又让人眼前一亮。今年3月新一轮中央巡视启动之际,中央纪委提出,要实施组织制度创新,机动灵活开展专项巡视,使之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与常规巡视相比较,专项巡视以问题为导向,既可以针对某个地方或单位,也能针对某个具体案件。没有常规巡视那般‘兴师动众’,哪里有风吹草动,专项巡视就即刻出发。”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说。
首次专项巡视对象为科技部、复旦大学、中粮集团,涵盖科技、教育、农业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浙江省纪委副书记杨晓光指出,“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地方和单位开展专项巡视,可以做到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从而剥茧抽丝,把问题拎出来。”
廉政建设专家认为,随着今年中央常规巡视完成全覆盖,下半年专项巡视的频率可能会提高。“专项巡视能够发挥巡视监督的威慑力,让巡视形成压力,还可以促使各地方各部门主动采取措施,防范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在本地本单位发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说。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少纪检监察干部岗位得到调整,职能发生变化。这一切,缘自纪检监察机关的“三转”行动。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纪委提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任务,明确职责定位,突出主业主责,“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应运而生。
“三转”的核心是各级纪委内设机构的改革调整,目的是避免出现纪委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职能越位错位等问题。
这项工作由中央纪委起始,各级纪委分步实施。今年初,中央纪委监察部实施了第二轮内设机构改革,纪检监察室总数达到12个,新设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负责监督检查纪检监察系统干部遵纪守法情况。
近日,山东省纪委监察厅内设机构改革调整尘埃落定——纪检监察室从6个增加到8个,从事执纪监督业务的内设机构占机构总数的65%,人员编制占编制总数的68%。
与山东一样,北京、内蒙古、江苏、四川等多个省区市进行了改革调整并投入运转,其他省区市纪委内设机构调整方案均获中央纪委批复,今年内将全部完成。
“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我们只有通过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强化监督,才能更好地履行纪检监察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努力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央纪委副书记陈文清说。
今年省级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调整后,执纪监督人员占总编制比例平均将达到57.6%。中央纪委副书记杨晓渡表示,这项改革调整明年将推进到地市纪检监察机关,后年推进到县级纪检监察机关。
前不久,湖南省委就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向全社会进行通报,其中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衡阳破坏选举案的结果令人警醒——
分两批给予466人党纪政纪处分,第一批409人已下达处分决定,其中涉及厅级干部18人,处级干部139人,第二批将于6月底处理到位。
湖南省委领导班子认识到,这一震惊全国的大案,暴露出地方党委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方面存在偏差。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主体责任作出明确界定: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主要领导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一把手认为反腐败是纪委的事。强调主体责任,就是要让一把手明确自己的第一责任人位置,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不仅仅是一项业务工作,更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责任。”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
中央纪委提出,今年要把主体责任给中央国家机关、省区市和中央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党委扛上。为此,中央纪委连续召开6场座谈会,释放出落实主体责任明确而强烈的信号。
反腐败,一把手抓与不抓,效果大不一样。专家指出,主体责任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如果能与纪委的监督责任相得益彰,必将为反腐败增加新动力,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