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是线上线下都有的经济现象,然而,借由互联网平台传播后,网络假货备受质疑,有时网络甚至被有些人称为"假货集散地"。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其中,淘宝网样本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淘宝网曾多次声明,其不直接销售任何商品。然而,来自北京的消费者刘畅说:"如果我在商场买到假货,我可以找商场。在淘宝上买到假货,我不找淘宝找谁?"不少消费者有着同样的想法。
国家工商总局表示,淘宝网假烟、假酒、高仿手机、假名牌包、假证等大量存在,对平台内商品信息的审查、日常监测、违规处置不到位,处理消费者维权诉求和监管部门的执法协查时门槛偏高、效率低下。
对于渴望正当经营的电商来说,互联网既是发家之地,有时也是伤心之地。不少电商深感名誉受损之害,记者走访中,他们不约而同地将"打假"作为重点。
"我们对造假者深恶痛绝。"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表示,每年都在严打造假,阿里巴巴平台上的消费投诉率逐年下降。但他同时表示,某种程度上,消费者是假货的"同谋"。只有全社会对保护知识产权的认识都达到一定阶段,才不会给造假提供社会氛围。
化妆品是电商平台的标配,也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消费者的疑虑也最多。聚美优品CEO陈欧这几年做了一件费时吃力的事:从一个小唇膏,到一套护肤用品,贴上聚美优品和品牌方联合推出的"防伪码",消费者一旦怀疑真假,可在品牌方和购买方验货,追溯货品的来源。
"应该说,为了方便消费者辨别真假,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对每一批产品严格抽检,甚至为每件化妆品买保险。"陈欧说,假冒伪劣产品不解决的话,电商市场将难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