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快的鼓点、嘹亮的唢呐、色彩缤纷的秧歌服、桃红翠绿的秧歌扇、十里八村撵着看的村民鈥︹�Υ衬执夯疃桥┐骞曛幸坏丽龅姆缇埃眯履瓯涞酶尤饶郑┟翊戳撕芏嗷独帧H欢昀矗庵秩饶值奈幕窒笠丫优┐迳钪邢Я恕4澄幕娜笔В贾履晡恫幌褚郧澳茄凶逃形读恕�
在农村,目前多数农民过年的文化生活,要么困守于电视机前,要么借聚堆聊天打发时光,要么以打麻将赌博、酗酒作为过年娱乐项目消磨时光,这种普遍的过年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诱发诸如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等影响社会安定行为的发生。
如今,与经济发展相比,农村文化建设成了发展"短腿"。究其原因,一是文化设施基础薄弱,文化活动不"接地气",往往是"政府当主角,群众当观众",有的地方建了乡镇文化站,却没有好的文化产品,建起农家书屋,却不符合百姓的口味;二是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文化失去了中坚力量和新鲜血液,后继无人;三是农村集体经济不强,文化建设动力不足,常常无人过问、无钱办事。
笔者以为,继承创新传统的年文化,组织倡导更多新的年文化方式,是解决年味变淡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文化部门根据农村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要,开展一些有特色的乡土文化,如恢复传统的舞狮子、舞龙灯、划旱船等节目,在农村组织一些文艺骨干编排一些节目巡回演出,春节期间每个村放一场电影,送些书籍科技下乡等等,策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有参与性有诱惑力的活动,让农民从麻将桌上走出来,给春节增添别样的气氛。
此外,政府部门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要着力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和文艺骨干,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培训辅导,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能力。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组成农民参加舞蹈队、民乐队、地方戏曲业余剧团。农闲时排练节目,农忙时回家种地,做到农活演出两不误。在排演过程中,当地政府应适当给点补助,同时动员单位或个体老板给予赞助。只有这样,团队才有生命力,才能长久坚持下去,也才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既丰富多彩又亲近喜欢的文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