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相继出台规定,厘清"为官不为"具体情形,一些描述形象生动
河北省安平县发改局不依法履职、主动服务,致使某项目长达两年未完成核准;江西省瑞金市国资公司由于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不敢作为的典型问题,造成国有资产闲置两年;辽宁鞍山市公安局某分局派出所错误录入某市民犯罪嫌疑信息却迟迟不予纠正鈥︹�θツ暌岳矗鞯芈叫ūㄒ慌�"软钉子""不作为"的案例,"为官不为"现象备受社会关注。
上级出台的政策,常常落实不了;引进来的项目,久久落不了地;群众反映的问题,迟迟没有回复鈥︹�φ攵哉庑┪侍猓鞯芈叫鎏ò旆ǎ怨僭痹诠ぷ魃咸岢�"底线"要求。比如,贵州省黔西南州从去年底尝试推出"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辽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试行)》,佛山公布《佛山市整治领导干部"为官不为"试行办法》,南昌市出台《国家工作人员"为官不为""为政不廉"行为问责暂行办法》鈥︹��
记者整理上述地方出台的办法发现,当前多从三个角度对"为官不为"者进行"画像":从严格工作标准角度对"不作为"行为进行认定,从思想状态上对杜绝"懒作为"提出要求,从行为规范、廉洁自律等角度对"乱作为"进行约束。从规定中出现的词频来看,"不作为"主要有对重大决策部署"不落实",对岗位职责履行"不认真",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解决"不及时"等;"懒作为"包括"不在状态""不思进取""怕得罪人"等;而"乱作为",则主要针对"脱离实际盲目决策"、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等行为。
对于"为官不为"者,一些地方采取了形象描述,让人对"为官不为"认识得更清楚。比如,江苏淮安将"为官乱为、为官不为"者形容为"太平官""逍遥官""糊涂官""老爷官""腐败官"。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用六个字"怕""蔫""懵""躲""靠""顶"来总结"为官不为"者,在原因分析时,他认为"为官不为"是理想信念的"软骨症"、高压从严的"焦虑症"、传统思维的"依赖症"、能力本领的"恐慌症"、权力寻租的"成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