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多元多样多变、交融交流交锋的当下,在一些人那里,虚无历史成为“时尚”,解构英雄成为“潮流”。有的人要么以学术研究为名歪曲历史真相,要么以假设推断代替历史事实,要么用拼凑的细节否定事件的本质。“烈士保卫国家,谁来保卫烈士?”面对我们的英雄被一些人无端的嘲讽、污蔑、攻击,我们有必要发此一问。
有学者指出,历史意识是一个中轴,民族共同体就是围绕这根轴形成的。英雄记忆、英雄精神、英雄文化,无疑是历史意识中重要的支撑。如果听任历史虚无主义者颠倒黑白,“重构历史”,只能撕裂社会的主流价值,蛀空民族的精神支柱,最终一个民族走向的不是自由而是迷途,得到的不是清醒而是迷惘。
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一个社会的价值标杆。一个社会不能只有醒目的红线、触目的底线,而没有仰望的“天线”。一个人也不能只关注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而不去追求崇高和壮丽。如果我们不去“呼吸英雄们的气息”,而沦为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功利的实用主义者或庸俗的消费主义者,整个社会就会失去正能量的风向标。
莎士比亚说:“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捍卫英雄,就是在捍卫民族的历史;守望英雄,就是在守望国家的未来。面对英雄,我们需要这样的“尊敬、神圣和严肃”。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17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