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人生》,讲述了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路纳什的人生经历:纳什早年即显露出数学天赋,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博弈论,他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去麻省理工任数学教授。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越来越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工作和婚姻。不过凭借不懈努力,纳什的病情神奇地好转,最终回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关于爱与信念的感人故事。然而,事实却与此有很大不同。这部电影是根据纳什的传记改编的,在传记中,纳什并没有精神分裂症。他是一位同性恋,出于压力而无奈结婚。他的举动确实怪异,而且脾气暴躁,他始终在逃避工作和婚姻,生活也过得无比苦闷艰辛。纳什如果没有患精神分裂症,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考察情绪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可预测的非理性》中,心理学家丹路艾瑞里解释,我们惯常对情绪、思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是完全颠倒的。人们以为,我们做决定时,首先会理性地思考利弊,然后采取行动,最后根据行为的结果获得反馈,产生情绪。比如你路过一家有很多人排队的咖啡店,你去买咖啡,大多数人会认为是自己本来就需要喝咖啡,然后去排队买。可是丹的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我们最先产生的是情绪,然后根据情绪做出行为,思维只负责最后给自己的行为以自我解释。如果你去排队买咖啡了,实际很可能是你看到排队的人才产生了想喝咖啡的情绪。可以说,是情绪与潜意识真正决定我们的行为。
既然行为实际上由情绪决定,那我们也就可以得出如下推论:一个人事业和感情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或是天赋,更主要地取决于他的情绪状态,以及他控制情绪的能力。
现在我们回头去看纳什的生活。纳什是一个幼稚且不自信的人,他没有勇气拒绝婚姻,结婚后又无法适应,想要逃避,不愿承担自己的责任。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他的行为反常,有意使自己的生活一团糟,以求逃避。然而,当他真的陷入生活窘境之后,思维会自动给他一个合理化解释,即他的同事欣赏不了他的才华,他是一个孤独的天才,不被人理解才导致如此。他又不断强化这种解释,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他最终丧失了友情、爱情和事业。
要知道,一个有超常天赋的人,尤其是在从事创新性的突破事业时,情绪状态相对的会不稳定、不可控。不稳定让他更敏感,有可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但也可能使他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一旦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控制不好情绪,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纳什就是一例。不少演员、艺术家、作家生活崩溃、自杀,也是这个原因。
遗憾的是,常人往往认识不到这样的道理,以为糟糕、怪异的生活是创新活动的必然产物,是无从避免的。大家都热捧创新人才,却缺少对他们心理状态的关注与引导,不去关注对人的情绪控制能力的培养。更有人因为种种误解,以为他们的反常情绪状态没什么大不了,甚至是必然的,这导致许多创新人才不仅因为没能得到及时帮助而十分痛苦地生活,也因为自身心理控制的问题,限制了才华的施展。
今天的中国,有许多超常培养项目,诸如奥数班、超常班、少年班等,这些项目又都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参与,他们的心理与情绪控制能力正处在关键的养成期,如果急功近利, 只要求他们出成果,获得国际奥赛金牌、上北大哈佛等,这对他们恰恰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也会毁掉许多本来的天才。
创新和心理抑郁,也是我亲身经历的。当年我从耶鲁大学毕业,很相信自己的才华,却不重视情绪的控制,心理十分不稳定,于是导致生活中做出许多错误的选择。我无法处理好感情问题、和同事吵架、与朋友产生矛盾,工作也一团糟。终于,我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在自己内心的情绪调控。我开始不急于追求工作上的成就,而是坦率地面对自己,尝试进入积极情绪的正向反馈与良性循环。我开始锻炼身体,吃健康食物,更重要的,舍弃自己原来对他人与社会的负面态度,尝试着与人合作,渐渐地我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好,原来一直求之而不得的工作上的成就也自然而然地到来了。
超常的天赋,对于那些孩子来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巨大的危险。如果真的要让他们发挥出潜力,就不能急于求成,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自我认知、心理控制上,而不是一味追求考试成绩、项目成果等。
无论是约翰路纳什的经历,还是我的个人经历,以及千千万万受心理抑郁折磨的创新人才的经历,都告诉我们,需要反思教育体系和对待人才的态度。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教会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幸福生活,也才能发挥潜能为社会作最大的贡献。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