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经济的内涵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而这其中所谓的新,就是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等创造新产业、升级现有产业,即科技与传统的"跨界融合"。
结合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三新"让传统行业"脱胎换骨"。"三新"经济中的先进制造业就是新科技与传统制造业的有机结合,其中包含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无人飞行器、音响电影机械等制造。在过去的国际竞争中可以发现,我国的制造业中科技含量较低,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不足导致了剩余价值不足,致使企业只能在生产链的下端获取较少的收益。"三新"经济所倡导的就是将新科技融入传统制造业当中,给制造业产品注入更多科技基因,加快整体产业升级步伐。
除了制造业以外,与信息技术紧密"融合"的新型文化服务产业已经成为了"三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数字广播影视及视听内容服务、数字化娱乐服务、数字新媒体服务、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等等,这些新型文化服务业态全部基于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与当前人们生活关系紧密。
既然"三新"经济的发展需要融合多方力量,那么就意味我们要提供更为自由、包容、完善的市场环境,促进"三新"经济发展。
从客观条件的"硬环境"上来看,"三新"经济企业并不是各个行业各自为战,而是众多行业与技术协同作战,因此,相应的配套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需要降低企业审查门槛,吸引更丰富多样企业入驻,同时,相应的信息基础设施也应当满足高新技术的需要,加快5G等信息设备的建设。
从制度约束的"软环境"上来看,三新经济的发展与传统行业准则和规章一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所以各地政府与有关部门要紧跟时代步伐,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工具,适时调整有关规章制度,以适应"三新"经济的发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三新"经济的发展就是持纵容态度。新科技、新信息技术本身的外溢性能够让产业步入新的发展轨道,同样也能够让一些不利于社会福利增加的行业快速发展。因此,新科技也给有关部门的监管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提供宽松市场环境的同时避免由此带来风险累积,是亟待有关部门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