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将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修复,守住自然生态的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
"十三五"期间,全国自然保护地总数量达到1.18万个,约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保护范围及功能分区,加快整合归并优化各类保护地,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除了国家公园,湿地也是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这几天,江西鄱阳湖湿地公园内绿意盎然,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麋鹿在觅食、奔跑,从外地引进的麋鹿已经成功实现了在鄱阳湖区域的繁殖。
此外,为了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2020年,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经率先实现全面禁捕。2021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也开始实行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加强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和保护,全面加强天然林和湿地保护,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
4月10日是北京冬奥会倒计时300天,为期10天的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测试活动也在落下帷幕。北京冬奥组委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应测尽测的原则,对已完成的各项筹办工作进行了全面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