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不久前破获一起微商传销案,犯罪嫌疑人以销售虚假产品为幌子从事非法传销活动,会员账号涉及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湖南警方携手药监部门此前成功破获一起国内罕见、涉案总额超亿元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减肥药案件……
诸如此类的微商犯罪案件屡屡见诸报端,微商行业乱象由此可见一斑。记者在近日举行的全国经侦论坛上了解到,今年我国微商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500亿元,卖家数超过1000万家,呈加速发展趋势。同时,一些微商犯罪新特点,也正威胁着我国经济社会秩序。
微商犯罪正在向组织化、公司化发展。江苏警察教官学院教授宫路表示,不同于微商刚起步的几年,近年来的微商犯罪案件中,由单一人员作案的越来越少见,不少犯罪分子通过合法公司的外衣吸引眼球。
此前发生的香港“微视通”案件,就是犯罪分子通过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起“点灯传递正能量”等方式进行犯罪活动,陈某、赵某在境外注册香港微视传媒有限公司,自称是美国某大型电信网络广告公司的子公司,骗取了国内很多人的信任。
微商犯罪的隐蔽性也越来越强。有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未获得营业执照资质就开始销售食品,通过隐藏、反复变换身份,让消费者上当受骗又投诉无门;有的微商打着正品旗号,伪造微信对话好评记录,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并通过层层代理掩饰身份……
在屡屡曝光的毒面膜事件中,不难发现代理商层层叠叠,组织化趋势明显,加价数量也十分惊人,价值100元到200元的面膜,有的成本只有10元左右,却在朋友圈中流行。微商所发送的买家秀图片,大多是经过PS的美图效果,甚至其展示的所谓交易记录截图都是通过软件伪造的。
辽宁警察学院侦查系教授杜航表示,当前一些微商犯罪分子通过层层代理,拉长犯罪链条,有些代理商甚至没有货源,只是转发上一级发来的商品信息,侦查机关很难找到犯罪的源头。
“有的微商犯罪分子的身份是虚拟的,再加上买卖双方在交易结算时大多通过移动平台转账支付,犯罪资金流向也比较隐蔽。”
微商犯罪受害人数也在增多、范围日趋广泛。近年来,犯罪分子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越来越集中于提供一些价值较低的商品和服务,受害群众往往疏于防范,很多人受骗上当。这类案件也往往由于案值较低而难以立案。
当前很多不法分子也已不再只利用微信朋友圈在熟人间传播非法商品信息,而是利用各类社交平台不断转发,受害群众的范围不断扩大。2015年3月,重庆、浙江、广东、广西四省区就联合破获了一起卷烟售假贩私案,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平台将走私烟、假烟迅速销往全国很多省市,查明累计涉案金额达2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