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些家长告诉《财经》记者,事件发生后,写在纸上的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却发挥不了作用。
据《财经》记者了解,“毒奶粉事件”曝光后,已经有少数的患者家属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最早一起是9月22日,三鹿奶粉消费者在河南镇平县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但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有一起诉讼被法院受理。
为解决毒奶粉赔偿问题,一些免费为患儿家庭提供援助的律师组成志愿律师团。律师们曾经呼吁由政府、消费者协会、责任企业以及受害消费者代表共同协商,研究出台一个赔偿方案。但是政府方面没有回应,消费者协会亦采取了消极不合作的态度。
相反,河北、北京等地的志愿律师收到政府有关部门通知,要求不予代理奶粉事件赔偿诉讼。9月27日,河南省司法部门的某些官员通过面谈和电话方式,与该省部分参加了志愿律师团的律师及其所在律师事务所的主任进行谈话,明确要求这部分律师退出志愿律师团。
对于政府的态度,志愿律师团成员,河南律师常伯阳表示,这不会影响他继续对奶粉事件受害者进行法律援助的工作。但他承认,没有政府的支持,律师和患者家属势单力薄,索赔工作非常困难。
北京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法副教授付郁林也认为,目前中国的司法环境下,群体性侵权案件,无论是个人起诉还是集体起诉,法院的受理都比较难。
目前,志愿律师团做的大量工作主要是为患儿家庭提供法律咨询,律师们还特别制作了《三鹿奶粉索赔指南》(下称《指南》),建议患者家属尽可能收集一些证据,比如购买奶粉的发票或凭证,奶粉的外包装盒以及主治医生开的患病诊断证明等;律师们还建议,受害人可以向厂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同时,三鹿奶粉志愿律师团正在协商研究一套实用的赔偿方案。参与方案拟定的常伯阳律师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志愿律师团就赔偿标准达成的一致意见为,暂定以北京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各种和患者治疗有关的费用为标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各种患者病情进行分类,制定出每一类病情的总花费标准,全国患者按照病情分类。这个方案在听取各方包括专家和患者家属意见后,将递交给政府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