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安新县国土局地政股股长朱为民透露,征地审批的手续十分繁琐,像防洪堤这样的公益工程,可以一边建设一边审批,“没有明文规定,领导们都是这样领会的”。
该局用地股股长马增强说,安新县防洪堤的用地手续,即“一书四方案”(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征地方案、补充耕地方案、供地方案),因“征地方案”一直没有办好,而无法呈送。
水利局长解释建堤是为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有村民怀疑村里土地将被征光用来搞商业开发
不过,防洪堤的修建,在一些村民看来“只是一个幌子”。
安新县紧邻华北最大淡水湖白洋淀。30年来,因来水量的锐减、上游水库的修建和地下水的超采,白洋淀曾数次几近干涸。到2006年10月底,白洋淀降至干淀水位并继续下降。
在此情况下,有村民不解,“白洋淀旁边还需要修防洪堤吗?”
在安新县水利局局长齐海清看来,建防洪堤正是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
他解释,河北虽为中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但从长期的水文数据来看,是个旱涝无定的省份。
安新县国土资源局编印的一本关于防洪应急工程的评估报告中提到,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至1964年,安新县发生洪水灾害6次,其中1963年8月3日至9日,白洋淀上游地区普降大雨,防洪堤多处扒口分洪,安新县全境被淹,死亡34万人。
对这一数据,记者未能从其他权威途径核实到。目前安新县共有41万人。
为减少淀区分洪可能对县城造成的威胁,安新县政府2003年决定在县城旧防洪堤的基础上再新建6661米堤坝,形成对县城的合围式保护。
在一些村民看来,下一步,政府将征光村里的地,用来搞商业开发,将县城北扩,“要是没地了,我们只能饿死。”
大王镇镇长李爱军则表示,这些宣传内容是上一届镇政府所为,可能是为了减少修堤的阻力,宣传上不讲究方式导致的,“我们现在绝对没有把张六村划进城区的打算”。
不过,该县2005年—2020年的规划显示,安新县县城的北扩,一定会涉及张六村地界,规划部门对该地的描述是“用地充足”。安新县规划局一位副局长透露,该县城对城区的规划,一般都按照护城堤的走向设定。
一份村民代表会议记录上的签名,代表说是签到证明,镇领导说是表决签名
大王镇镇长李爱军,出示了张六村当天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记录,上面有12位村民代表的签名,“这说明征地是得到村民代表同意的。”
这张记录显示,12位村民代表有10人同意征地方案,反对者为郑文柱和张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