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项目、资金、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地勘单位关怀和支持;想方设法帮助地勘单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了地勘单位负责人列席厅长办公会议机制;提高了地勘单位领导在厅内重大事项的参与度……
随着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行业意识、系统观念”的内涵日益完善:厅机关及厅属各单位要牢固树立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责任感;省国有地勘单位要以地质找矿为己任,全力做好服务发展的资源保障工作,在为全省作贡献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厅机关要在服务基层、服务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上下工夫,着力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厅机关、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地勘单位之间要增强共识、加强团结,形成和谐共处、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
“系统观念,行业意识”的践行,使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队伍得到互利、双赢,交流进一步加强,对接进一步顺畅,关系进一步密切,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省地矿局共同成立49人的联合应急排查队赴地震灾区。排查队在平均海拔高度4600米的工作区,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滑坡的危险,克服高原缺氧、交通不便、低温雨雪等重重困难,行程5300多公里,圆满完成了各项野外排查任务。他们编制提交了《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应急排查及灾后重建选址地质调查报告》等一系列防治措施和建议,一次性通过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抗震救灾指挥部验收,得到国土资源部和青海省政府的好评和表彰。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安排和要求,2008年6月甘肃全省开展了矿业权实地核查、潜力资源评价、储量利用现状三大调查工作。甘肃省地矿局、甘肃省有色地勘局、甘肃煤田地质局、甘肃省测绘局积极响应,分头承担。特别是甘肃省测绘局在矿业权实地核查中,在没有前期启动资金、后续资金保障的前提下,垫资开展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这项任务。2010年6月29日,甘肃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检查验收,并被评定为优秀等级、样板工程。
两年多来,甘肃省地矿局新发现矿产地9处,矿致异常6处,全局10处中大型规模的勘查基地找矿工作成效显著,新增资源量:金70吨,铜10万吨,铁矿石1.2亿吨,钒10万吨,铅锌21万吨。新发现肃北石板墩大型磁铁矿床,成为继镜铁山铁矿之后甘肃省铁矿勘查的又一重大突破;阿克塞化石沟铜矿勘查取得重要突破,矿床规模达到了中型,成为继白银铜矿发现之后甘肃省铜矿资源勘查最重要的成果;甘南枣子沟金矿床外围及深部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成为继阳山、大水金矿之后甘肃省又一个超大型金矿床。
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在白银厂深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火焰山深部发现厚140米的含矿层,圈定铜矿体6条,累计厚14米。这一发现对缓解白银公司资源危机起到重要作用。该局利用甘肃省地勘基金开展的天祝县臭牛沟煤矿普查,2009年、2010年分别落实资金1852万元和3070万元,打破常规,加快勘查,13台钻机同时钻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据预计,今年年底可提交煤炭资源量5亿吨,在甘肃省河西缺煤区是一重大突破。
甘肃煤田地质局近年在陇东地区探明1200米以浅煤炭资源量近115亿吨,其中1000米以浅达105亿吨,已出让30多亿吨。在窑街等老矿区外围探明煤炭资源量2.2亿吨,新增资源量1.1亿吨;在河西缺煤地区的张掖市平山湖煤炭资源勘探项目有较大突破,酒泉和武威的煤炭资源普查工作也有序推进。2010年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又为甘肃煤田地质局下达了灵台南部和环县沙井子西煤炭详查等地勘基金项目,共投入地勘基金1.37亿元,指导开展56台和40台钻机同时开钻的灵台南和环县沙井子西会战,使甘肃煤田地质局创造了在不同区域、同一时间进行两个大型煤炭勘查会战的纪录。目前,灵台南和环县沙井子西煤炭勘查工作快速推进,分别探获煤炭资源量12亿吨和15亿吨。
随着新的找矿突破的实现和一批特大矿井的相继建成投产,极大地缓解甘肃省资源紧缺的现状,为甘肃省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同时随着各种矿产资源的有偿出让,不断充实甘肃省财政收入,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08~2009年,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共收缴探矿权采矿权价款77亿元,2010年上半年收缴价款36.9亿元。
今年6月,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甘肃调研期间,听到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倡导的“行业意识、系统观念”的理念,对这种理念给甘肃国土资源系统,尤其是地勘行业带来的勃勃生机十分赞赏。他说:“这是一种文化,一种国土资源系统的行业文化,应该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发扬和推广。”